雖是寒冷的冬季,但在位于天長市紅草湖濕地公園中的城市書坊——“瘦梅書院”里,市民和游客津津有味地品讀著書籍和報刊。
“這是我今年第二次到天長游玩,暑假時我們來避暑休閑,現在是冬天了,又來深度體驗這座‘皖東小城’的詩意與溫馨。”江蘇省儀征市游客小楊對天長市的城市環境豎起了大拇指,“建在濕地公園里的城市書坊特別雅致,書香、花香相互交織,坐下來抬眼便可欣賞窗外優美的景色,那一樹鮮紅的楓葉格外令人陶醉。”
“新近落成已對外開放的城市書坊——千秋書閣,離我家最近,我很喜歡這里特有的文化味兒,大家都在專注地讀書、寫字,看累了就放下書本,望一望窗外的翠竹和綠樹紅花,或到附近的‘口袋’公園里走一走,放松一下,特愜意。”被同學們稱為“小書蟲”的天長市實驗中學初二年級學生李小萌,稍有空閑就會光顧周邊的五六個城市書坊,盡情地享受著家門口的“文化大餐”。
最是書香能致遠。“如今,遍布在市區大街小巷、公園深處的20個城市書坊已成為市民、游客的養心怡情之處。近年來,我們按照省定50項民生實事項目之一——致力抓好‘15分鐘閱讀圈’建設要求,讓城市書坊公共文化空間建設具有特色,讓文化場所成為市民長知識開眼界的家園和外地游客的暖心驛站。”天長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說。
天長市遵循“文旅融合、城景合一、主客共享”的原則,以“書香天長”品牌建設為抓手,創新探索“城市書坊+”新業態,推動文體設施建設與城市改造相結合,持續涵養“半城書坊滿城書香”的現代城市氣質。
在此愿景下,新河南路同心北苑城市書坊整體設計突出民俗文化和慢城理念,將千秋古城歷史文化、天官畫非遺技藝、芡實、甘露餅特色產業等當地特色與現代化建筑融合在一起,以“慢節奏”“親自然”為經營亮點,分室內室外兩類閱讀區,在室外閱讀區設置竹制隔斷、露營風格家具等。
“在奧林匹克體育公園里、以天長清代狀元戴蘭芬名字命名的‘蘭芬書屋’,目前藏書3200余冊,涵蓋文學、藝術、科普等12個種類,書坊還與千秋文創園相銜接,成為陶藝文創休閑基地、近鄰小城天長驛站以及基層黨組織主題黨日活動體驗基地。除了讀書品茗,我們還有古箏、天官畫、攝影、書法展示等主題項目,進一步豐富了群眾在家門口的精神文化生活。”據蘭芬書屋負責人胡雪瑩介紹,他們精心推出的健康生活游、紅色研學游、文化體驗游等特色研學項目也廣受好評。
“我們以打造城市書坊為抓手,推動新型文化空間與景觀保護、城市品質提升、非遺傳承、文化惠民等融合發展,因地制宜建設別具一格的城市書坊,成為市民享受文化生活的新選擇。”天長市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
一處一景、風格各異的城市書坊,正成為天長市新的文化風景。隨著天長市“15分鐘閱讀圈”民生工程建設項目的持續推進,城市公共文化空間工程將不斷拓展,僅2024年就新建了啟文書院、千秋書閣、貞儀書亭3個城市書坊,并對外開放。近年來,天長市城市書坊建設圍繞傳統文化傳承、特色文化展示,各書坊累計舉辦各類文化活動330余場,接待本地讀者和外地游客約17.58萬人次,不僅填補了城市公共閱讀空間不足的短板,還給游客帶來別樣的文化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