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 今年以來,天長市金集鎮積極探索產業強村、旅游活村、文化興村的城鄉融合發展新路子,用行動“點”亮和美鄉村。
把握黨建引領發力點,夯實“和美”基礎。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把和美鄉村建設作為城鄉融合的重要抓手。堅持理論武裝。黨員干部在鎮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示范領學的基礎上,結合本職工作說感想、談打算。“百姓名嘴”根據大學生就業群體、重點關愛人群等不同特點,利用“課間一刻鐘”“飯前一刻鐘”開展分時、分類講學11次。40余名黨員干部分組下沉一線、走訪調研主動踐學,有力推進養老托幼、文明菜市等各項民生實事項目落地見效。建強組織隊伍。開展青年干部“擂臺比武”,通過亮計劃、比業務、曬成績激發履職活力,選優配強村級組織“領頭雁”,組織村書記到長三角地區掛職鍛煉,引導致富“帶頭人”和鄉村建設“新農人”回鄉作貢獻,讓基層黨組織力量“強起來”。嚴明黨規黨紀。推進黨紀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綜合運用廉政教育基地、懺悔錄等資源開展警示教育,讓370余名黨員干部真正把紀律規矩轉化為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
找準富民強村結合點,激發“和美”活力。積極探索多元化增收途徑,持續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深入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打造“村集體增收、村民創收、企業營收”共富新場景,鼓勵支持龍頭企業將產業鏈向鄉延伸、向村覆蓋,通過資源租賃、勞務協作、創業帶動等方式與井亭村共建標準化廠房5000余平方米,帶動周邊200多村民就業創業,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176.5萬元。做好“土特產”文章。探索“黨支部+基地+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培育茶葉種植合作社2家,依托草廟山千畝茶園種植基地,培優“草廟山”“祥馬春”綠茶品牌,實施“嶺上云翠”茶藝人才培育工程,為62戶茶葉種植戶提供技能培訓,村民年增收260多萬元。發展新型集體經濟。探索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控股,村黨組織書記兼任法人代表,成立實體化經營企業2家。
打造文旅融合示范點,提升“和美”內涵。堅持多措并舉,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建設美麗庭院,提升鄉村顏值。以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黑臭水體整治為重點,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提升。按照“看得見山水、留得住鄉愁”的理念,探索農家閑置住房發展民宿,利用山地碎石、閑置壇罐、老物品打造小景觀節點,創建“美麗庭院”53個。抱團發展,打造文旅聯盟。巧借江淮分水嶺99公路推進跨村聯動,把“山水井亭”“茶韻馬塘”“文賦諭興”等“一村一品”串珠成鏈,做到“點”上造精品、“線”上成風景、“面”上出形象。利用草廟山AAA級景區資源,成功引進社會資本近8億元,以“茉上茶鄉、山水度假”為主題打造游茶山、摘茶葉、品茶香等茶旅品牌,建設研學教育、休閑觀光、康養度假茉莉山水田園綜合體,近年來共接待游客30多萬人次。深挖資源,實施文化提質。組建13人專班,通過唱、說、寫等方式,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展現和美鄉村新風貌。唱——《鮮花調》,“金話筒”文藝志愿者通過原曲原調展現了茉莉花的魅力;說——金集故事,“金嗓子”宣講志愿者利用送戲進萬村及一小時巡演,開展道德模范故事宣講共9次;寫——人文歷史,“金墨硯”文化志愿者到和美鄉村采風,匯編歷史文化材料3.9萬字。(岑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