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4年12月19日5版)
今年11月,“大包干”發源地鳳陽縣小崗村入選世界“最佳旅游鄉村”。連日來,小崗村干部群眾正鼓足干勁,以創建5A級旅游景區為目標,完善小崗村宿、當年農家景區、“大包干”紀念館等,加快推進國家級研學基地、徽味市集、夜游小崗等項目,提質現代農業及品牌運營,促進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抓小崗促全市,滁州市正弘揚“改革創新、敢為人先”的小崗精神,激發全新動能,推進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產業發展、城鄉融合、文旅融合等方面實現高質量發展。
協同發力
打造發展新高地
“滴”,隨著處方信息被掃碼識別,自動發藥機接收指令開始工作,前后不超過1分鐘時間,一盒盒藥品就坐著“螺旋滑梯”一路送到前臺……在中新蘇滁高新區筑醫臺CHD產業共生基地-智慧藥房解決方案中心,科技賦予醫療領域革新已經投入使用。作為全國首個以推動醫院建設產業發展邁向現代化和數字化方向的創新型第五代產業園區,筑醫臺CHD產業共生基地由北京筑醫臺和蘇州艾隆科技投資25億元聯手打造,今年8月正式開園。
“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優越的區位優勢,是我們選擇投資滁州的主要原因。”公司副總裁王翠峰向記者介紹,筑醫臺(滁州)基地吸引更多的醫療解決方案伙伴企業共同落地,形成產業上下游供應商集群式發展。
作為蘇州工業園區走出江蘇省實行市場化合作共建的第一個開發園區,中新蘇滁高新區以“開發公司+管委會”的雙主體運營模式,讓蘇滁兩地通過市場化、股份制合作,形成利益共同體。目前,園區已累計入駐工業企業超300家,其中60%的外資項目、70%的投資額、80%的項目來自長三角地區,獲評“長三角共建省際產業合作示范園”。
“一體化不是簡單的‘1+1=2’,而是優勢互補、協同發力,形成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滁州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樊紅兵對記者說,滁州深度嵌入長三角產業鏈、創新鏈,從體制機制上打破地區分割和行政壁壘,在全域推進毗鄰地區跨界合作,共建長三角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4個、省際產業合作園區4個、合滁合作園區2個,頂山—汊河、浦口—南譙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啟動建設以來,落地億元以上項目達130多個。
提質增效
塑造產業新優勢
一排排自動化機械手臂精準而高效地操作著,一片片高效太陽能電池片從這里走向世界……在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伴隨著機器轟鳴聲,工人們專注地監控著生產線的每一個環節,從原材料到成品,每一塊電池片都經過了嚴格的質量控制和精密的技術處理。
“我們組建了一支以博士、碩士為主的千人研發技術團隊,與國內外頂級高校和研究機構緊密合作,持續在核心技術領域開展科研攻關,特別是大尺寸單晶N型TOPCon高效太陽能電池片,目前轉化率已達26%,并有望提升至更高。”滁州捷泰新能源公司副總經理歐陽建波對記者說。
而在位于浦口—南譙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的晶隆半導體材料及器件產業化項目基地,一期工程建設內容基本完成,目前正處于生產設備安裝及調試階段。該項目總投資105億元,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外延片630萬片,補上滁州市半導體產業鏈的又一個重要環節。
滁州市堅持對標省外先進、對標省內一流,打造“亭滿意”營商環境,持續推動“雙招雙引”,在全省率先實現省際合作園區、百億產業項目、特色產業集群、上市企業縣域全覆蓋。該市圍繞八大產業鏈,聚焦“新三樣”,爭當全省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第一城、動力電池產業第二城、新能源汽車產業第三城。目前,全球光伏20強企業已有10家落戶滁州,光伏組件、光伏玻璃、光伏電池片等主要產品產能均占全省一半左右;動力電池產業集聚了比亞迪、國軒、力神、天合等一批頭部企業,產量穩居全省前三位;新能源汽車產業規上企業達506家,居全省第三。
融合發展
開創文旅新局面
“歸去滁山好寄聲,滁山與我最多情。而今山下諸溪水,還有當時幾派情。”在王陽明滁州講學510周年之際,滁州市舉辦了第二屆“陽明文化活動周”。
在明朝的龍興之地、大明文化的發祥地鳳陽縣,正立足“一座中都城、鳳陽城市魂”理念,以明中都皇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為核心,恢復了洪武大道、云霽街主副中軸線主要附屬建筑,建造了“一城兩樓三廟三館四門三中心”的公共文化空間格局,規劃建設明中都博物館(明史博物館)。同時,連續舉辦大明文化旅游節,通過沉浸式實景演出的形式,再現“晨鐘暮鼓”“城隍百戲”“儀仗巡游”“皇室婚典”等恢弘景象和魅力中都盛景,讓文物“活起來”、文化“火起來”。
“瑯琊山、醉翁亭、小崗村、明中都城、王陽明……滁州有很多具有高辨識度的文化IP,我們將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深度融合,破除制約文旅要素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做好‘文旅+百業’,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王連俠對記者說。
據悉,滁州市將以江淮分水嶺風景道為引領,串起全市“一道、兩河、十區”的格局,豐富完善軟硬件及文旅業態,重點打造江淮分水嶺星空文旅產業鏈,優化培育十大文旅集聚區,構建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同時,辦好陽明文化活動周、大明文化旅游節,持續擦亮中國農民歌會、瑯琊山廟會、全椒正月十六走太平等活動品牌,不斷放大“二十四節氣里的滁州味道”“江淮分水嶺的星空”等主題活動效應,爭創全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