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8日至19日,在正式加入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的11年后,滁州以“東道主”身份舉辦2024年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第23次全體會議;
在全國首條跨省城際鐵路滁寧城鐵(滁州段)通車運營一年多以后,9月13日,南京北站樞紐工程開工活動在南京江北新區舉行,標志著南京北站建設進入實質性施工階段;
近三年來,全市引進滬蘇浙地區億元以上項目超800個、實際到位資金居全省第一,長電科技、立訊、福萊特、捷泰、天合、中潤、億晶、華瑞微電子等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紛紛落戶滁州……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六年來,滁州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滁州位于皖蘇交界、左右逢源的區位優勢,始終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作為最大機遇、最大勢能、最大紅利,借東風、搭平臺、促合作,以一體化引領高質量發展,經濟總量穩居全省第三、全國百強,實現了從全省“總量第一方陣、人均靠后”向“總量第三、人均前列”的歷史性轉變,并朝著打造安徽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極堅實邁進。
“一盤棋”推動一體化
堅持長三角“一家親”、發展“一盤棋”,滁州秉承既要辦好“自己的事”,又要做好“共同的事”。近年來,我市借力政策東風,強化戰略思維,主動站在長三角坐標系中謀劃發展,共同編制《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合肥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十四五”規劃》《滁寧一體化發展國土空間戰略規劃》《頂山—汊河、浦口—南譙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建設方案》《寧滁結對合作幫扶實施方案》等規劃20余個,為推進融入一體化發展提供科學指導和政策支持。
頂層設計噴涌源頭活水,讓滁州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進程蹄疾步穩。近年來,我市多次赴滬蘇浙考察交流,先后選派50余批近300名干部赴滬蘇浙跟班鍛煉“取真經”。與上海市楊浦區、徐匯區實現黨政代表團常態互訪,與江蘇省南京市、蘇州市等地建立常態化議事協商機制,高位推進跨區域重點合作事項落地落實,同時在思想理念、工作機制、產業發展、營商環境等方面加強與滬蘇浙城市的全方位對接。
一體化發展,交通先行。我市提速基礎設施對接成網,北沿江高鐵、合新高鐵、寧淮鐵路加快建設,寧滁城際南京段實質性開工建設。S14滁州至合肥高速加快建設、G36寧洛高速計劃年底提前建成通車,新開工S10淮南至揚州高速滁州段,S64明光至盱眙高速和鳳陽至定遠高速目前正在開展工可各相關專題編制,同步推進全椒至祿口高速、金天儀高速前期工作。黑扎營大橋、中李大橋、東部干線、G235來安段等項目前期工作積極推進。汊河船閘開展試運營、明光通用機場建成、寧滁毗鄰公交班線已達7條。
“毗鄰區”構建新格局
前三季度,全市新簽約億元項目405個、滬蘇浙項目占比超5成,其中30億元以上11個;新開工億元項目277個,其中3億元以上工業項目55個;新投產億元項目261個。
省際毗鄰地區今年新招引億元以上項目44個、總投資143.6億元,累計落地億元以上項目136個、總投資983億元,其中百億元項目3個、10億元以上項目25個。
寧滁3個合作園區規劃面積共計38平方公里,全面啟動路網和標準化廠房等基礎設施建設,新招引億元以上項目22個、總投資42.3億元,累計47個、總投資248.45億元。
區域協作是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進程中的關鍵,而產業協作則是其不可或缺的核心環節。在中新蘇滁高新區道益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一塊塊指甲蓋大小的渦輪葉片經注塑、沖壓、切割多道工序加工成型,將為長三角地區大眾、奇瑞等汽車品牌增添動力。
堅持以產業協作為核心,滁州加強與滬蘇浙城市的產業協作和聯動發展,深度嵌入長三角產業鏈、創新鏈,全域推進毗鄰地區跨界合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在浦口—南譙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南譙浦口共建合作園區,由浦口牽線推薦的南譙浦口合作基金投資的第一個項目,華瑞微電子IDM芯片生產線正加快釋放產能。記者了解到,浦口、南譙兩地在項目推進中分別出資持股、約定比例分成,共同推動園區招商引資,達成互信共贏。
省際毗鄰地區是我市推進省際產業合作的重要平臺。目前,頂山—汊河、浦口—南譙新型功能區啟動區一二期建設全面展開,累計建成33條路網、66萬平方米配套設施,在建項目19個、總投資59.2億元,今年新招引億元以上項目44個,總投資143.6億元,同時全面啟動籌建省級開發區。
向東邁進,江寧—明光合作產業園、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定遠合作園、南京經開區鳳陽合作園區3個滁寧合作園區建設加速,今年新招引億元以上項目22個,總數達47個。聚焦“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省際合作的典范”目標,中新蘇滁高新區5平方公里擴展區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啟動,今年以來新簽約項目29個、總投資近百億元。
東西雙向融入,我市與合肥建立市縣兩級合作交流機制,規劃研究寧滁合新興產業合作區、合滁產業走廊,其中定遠、全椒合作園區已有億元項目陸續簽約入駐。此外,瑯琊經開區也與上海、高郵簽署合作協議,推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我市始終把招商引資、招大引強作為融入一體化發展、嵌入長三角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的重要抓手,深入開展長三角補鏈固鏈強鏈行動,強化與長三角地區產業鏈上下游合作,積極承接滬蘇浙先進制造業項目,加快構建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圍繞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我市深入參與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參與長三角雙創示范基地聯盟雙創券通用通兌,通過與上海市楊浦區委托合作,開展滁州市創新券的申領、兌付、平臺建設及運營管理。深化與長三角地區大學大院大所合作,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肥工業大學、浙江工業大學、上海突出貢獻專家協會等36家高校院所、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結成“人才強市合伙人”,建立各類實習實踐基地400多個,全市已獲批各類省級以上研發平臺313家。
“亭滿意”助力同心圓
“您在汊河鎮就能辦理。”在國網來安縣供電公司建陽(毗鄰區)供電服務中心營業廳,居住在汊河鎮的南京人胡守道當場辦好了南京老家的充電樁安裝手續。工作人員介紹,為方便兩地群眾辦事,汊河鎮和南京永寧街道兩地供電部門打通數據通道,分別開設“跨省辦電”綠色窗口,統一受理平臺、收資要求、辦電規范,讓“跨省辦”變成“社區辦”。
產業合作如火如荼,民生互惠富有溫度。在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過程中,我市深化共建共享長三角地區的優質公共服務資源,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一體化發展帶來的實惠和便利。
今年4月,東部戰區總醫院與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與滁州市一院及6個縣級人民醫院簽署技術幫扶與專科聯盟協議書。
“近年來,我院先后從南京、上海、合肥等地大型醫院柔性引進博士及以上高層次人才61人,邀請到50余位專家定期來院坐診指導、授課帶教。另外還與南京、上海、合肥等地的十幾家大型現代化醫院簽訂合作協議,建立專科聯盟30余個,推動合作醫院12個專家團隊整建制幫扶。”市第一人民醫院院辦工作人員介紹。
在醫療合作領域,我市大力支持醫療機構通過合作辦院、設立分院、組建醫聯體或專科聯盟等形式,與長三角各大醫院合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計簽約合作項目424個,包括設立分院3家,醫聯體55家,分中心33個,科室合作66個,專家工作室74個,專科聯盟101個,實現共建共享市域全覆蓋。長三角名醫專家來滁5346人次,門診接待患者56075人次,指導或合作手術6464臺次。其中,寧滁兩地間合作項目占總數三分之一以上。
教育合作方面,今年我市重點開展寧滁教師培訓交流合作,采取長期合作、短期培訓等多種形式,今年以來全市已有502人次赴南京學習交流,邀請南京師范大學、金陵中學等名校名師來滁授課,新增定遠縣、明光市、鳳陽縣部分中小學與南京市學校簽訂結對共建協議。
在優化“亭滿意”營商環境服務品牌建設過程中,我市堅持對標省外先進、省內一流,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增強居民和企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今年,我市積極主動學習浙江政務服務跨部門集成服務模式,全力推進企業服務增值化改革,建立涉企服務深度融合的線下企業綜合服務專區,為企業提供政策、人才、金融、科創等72項“一站式”服務。同時,深化跨區域政務服務合作,探索建設統一開放的“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在全市行政服務窗口,已實現148項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172項事項南京都市圈“跨域通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