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 近年來,瑯琊區西澗街道太平村堅持深化黨建引領,凝聚各方力量,強化“黨建+”實效,以壯大村集體經濟和維持社會穩定為主線,促發展惠民生,通過組織建設激發農村發展活力,夯實基層治理根基。
強化政治領航,筑牢紅色思想根基。發揮“家門口”黨性教育優勢。鄉村振興主題黨性教育館是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進一步建好用活“黨建+鄉村振興”陣地,盤活太平村紅色文化資源,為廣大群眾提供深入學習鄉村振興歷史的紅色平臺。推動理論學習走深走實。持續加強理論學習,凝心鑄魂筑牢根本。太平村堅持以“強國復興有我”“舉旗幟·送理論”“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為主題開展系列講座、宣講報告會,今年累計開展15場次,受教黨員45余人;組織線上線下培訓6次,不斷提高基層黨員干部理論素養,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傳承紅色基因。規范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基本制度,前往合肥市渡江戰役紀念館、安徽名人館等開展“七一”系列活動,探尋紅色足跡,傳承革命精神,砥礪共產黨人初心使命。
精細網格“微治理”,打造為民服務志愿隊。優化“黨建+網格化”服務模式。太平村將各類網格科學整合成基層治理“一張網”,在防汛救災、道路安全、矛盾化解任務中,村“兩委”成員與村民組長、網格員、駐村民警共同走進田間地頭、農戶家中,聽民聲、察民意,及時解決問題,響群眾之所期,辦群眾之所盼。2024年,成功排查處理糾紛6件,調解率達100%。擴大黨組織“有效覆蓋”面。深化近鄰黨建工作,深入推進小區物業黨建聯建和信用村建設,推動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向各類治理主體覆蓋。兜牢民生底線。積極打造網內網外相互促進、發揮志愿隊助鄰助老作用,12名志愿者聯動醫院、物業等多方力量,維護公共利益、救助困難群眾5名、幫扶特殊人群3人,切實推進群團工作高質量發展。
帶頭振興示范,凝聚經濟發展“有力軍”。找準產業切入點。太平村探索“支部+基地+農戶”新模式,因地制宜發展大棚種植、優質水稻種植、光伏發電等一批優質特色產業,鼓勵一批黨員創業家、青年企業家鍛煉自身過硬本領,助力經濟提質增效。健全黨員模范機制。由村黨總支牽頭,成立“黨員帶動戶”,搭建就業創業平臺,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動周邊群眾30余人實現家門口就業。錘煉專業素養。以“黨建+產業引領”凝心聚力,專業服務破解難題,將高素質專業人才納入隊伍,加大農業知識和技術指導,增強村集體自身“造血”能力,有效釋放集體經濟發展活力。
西澗街道太平村通過“黨建+紅色教育”“網格治理”“產業引領”等方式,精心培養人才隊伍,著力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2024年以來開展“愛心助老”“扶貧幫困”3次,“我為群眾辦實事”5場,解決群眾急難愁盼10余件,助力村集體經濟增收約29萬元,為高質量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張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