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悉,自開展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行動以來,安徽省一直在加快推動電動自行車停放場所和充電設施建設。截至目前,全省既有住宅小區已新建停車位76萬個,充電端口50萬個。
建設充電端口50萬個
針對既有住宅小區電動自行車停放場所和充電設施不滿足現實需求等問題,省住建廳組織開展既有住宅小區電動自行車停放場所和充電設施建設專項行動,從源頭破解群眾停車難、充電難問題。根據《全省既有住宅小區電動自行車停放場所和充電設施建設工作方案》,全省各地原則上按照既有住宅小區現有電動自行車數量100%設置停車位、不少于30%加裝充電設施的標準。與此同時,省住建廳組織專家制定并公布《電動自行車停車場(棚)防火設計導則》《電動自行車庫防火設計導則》,對電動自行車停車場(棚)總平面布局、選址功能、消防給水和滅火設施、火災自動報警設施等防火技術要求作出了明確規定,規范安徽省電動自行車停放場所防火設計,源頭上防止和減少電動自行車火災危險和危害。
在具體實施方面,各地在全面排查摸底的基礎上,堅持政府引導、政策支持,統籌運用政府統一建設、專業公司建設運營以及組織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自行建設等方式,加快推動電動自行車停放場所和充電設施建設。截至目前,全省既有住宅小區已新建停車位76萬個,充電端口50萬個。同時,安徽省還對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中的基礎設施改造、消防安防改造優化以及實施驗收等標準進行了明確,要求老舊小區應設置視頻監控系統;已安裝智能化監控系統的小區應對現有系統進行檢測,不滿足要求的應更換損壞設備、改造升級安防監控系統;智慧安防改造宜采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推進智慧小區服務平臺建設。
推動企事業單位參與
針對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閉會期間,部分省人大代表提出的“規范胡同口停車”等建議。省住建廳近日給予答復,將重點做好供需矛盾突出、安全隱患風險較大的既有住宅小區的電動自行車停放場所和充電設施建設工作,按照“先立后破、先易后難”的原則,加快推動電動自行車停放場所和充電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小區內零星場地和空閑地塊,統籌規劃部署、滿足安全規范、加快建設交付。對現有地面地下、建筑架空層、停車棚等電動自行車停放和充電場所進行安全狀況評估,對存在安全隱患的,按現行標準及相關規定進行改造升級,盤活停車和充電資源。探索相鄰小區充電設施區域共建共享,積極推廣居民共享充電柜。推動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按照標準建設停放場所和充電設施,提倡“滿電回家”。
對完成建設改造后的既有住宅小區,明確管理責任主體,授權委托物業服務企業等第三方機構日常維護管理。督促物業服務企業按照合同約定,落實停放場所和充電設施安全管理責任,加強對服務區域內電動自行車停放和充電巡查檢查,對違法違規行為及時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對拒不改正、情節嚴重的及時報告。著力提升智慧物業管理服務能力,推動智慧社區建設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完整社區建設等有效銜接,加快建成安徽省物業服務綜合管理平臺。另外,加強日常巡查,依照職責及時查處侵占城市道路、違法停放車輛等違法違規行為,嚴格規范執法行為,嚴肅執法紀律,強化聯合執法,切實維護和保障良好的交通安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