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記者從安徽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了解到:從2013年到2023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5%以上,占規上工業比重從20.7%提高到42.9%;與此同時,傳統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從高峰時期的67%降至58.2%。
省工信廳相關人士稱,從產業結構看,安徽已經實現了從能源原材料基地到新興產業聚集地的重大轉變。
今年1至8月,安徽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1.2%,占規上工業產值的43.8%。
目前,安徽正在大力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專項行動。截至2023年底,全省汽車全產業鏈、裝備制造營收突破1萬億元;先進光伏產業營收居全國第三位;新型顯示面板產能約占全國17%、全球10%;晶合集成晶圓代工營收居全球第9位、全國第3位;機器人產業營收位居全國第六位。
目前,“新三樣”產品中,全國1/5光伏組件、1/7鋰電池、1/8新能源汽車是安徽造。
與此同時,安徽堅持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截至2023年底,全省制造業企業創新活躍度居全國第3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居全國第5位,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居全國第8位。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今年三季度,全省共有超九成規上企業啟動了數字化轉型,其中近六成實現了數字化改造。2013年到2023年,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40.5%。
去年全省規上工業畝均稅收、營收分別達到23.2萬元、456萬元,相比“畝均論英雄”改革之初的2021年實現了較大幅度提升,改革經驗獲國務院減負辦充分肯定并向全國推廣。(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梁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