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4年9月25日2版)
田疇似錦,“豐”景如畫。眼下,滁州市南譙區水稻陸續進入成熟期,種糧大戶搶抓農時開鐮收割,全力以赴保糧食豐收。
近日,在南譙區烏衣鎮汪郢村的萬畝高標準農田,層層稻浪連綿起伏,金黃的稻穗隨風搖擺。不遠處機器轟鳴,幾臺大型收割機在稻浪中來回穿梭。
“今年我們合作社圍繞水稻品種選育、種植、植保等環節,專門邀請了農業技術專家過來授課,給予針對性指導,很實用!”南譙區大福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龔大福告訴記者,今年水稻長勢不錯,顆粒飽滿,合作社前期通過抽樣發現今年單株稻穗稻谷顆粒平均數比去年略高,預計今年水稻產量比去年高一些。
糧食精耕細作與豐收的背后,不僅需要農技人員的指導,還離不開農業社會化服務和機械化收割的助力。
近年來,南譙區全面推廣主要農作物機藝融合生產和全程機械化服務模式,促進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向專業化、規模化和社會化發展,帶動農戶多種糧、種好糧。目前,該區省級全程農機化農事服務中心5家,市區兩級農機化示范大院11家,農機專業合作社43家參與實施稻、麥全程機械化社會化服務。
“現在跟農機專業合作社簽訂協議后,收割機開到田里開始收割,省時省力更省心,不一會就能給我這塊水稻收完了。”烏衣鎮種糧大戶徐龍寶說。
此外,南譙區還不斷加快培育新型糧食經營主體,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打造成為糧食增產保供的重要力量。目前,該區擁有市級以上糧食生產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45家和家庭農場288家,培育糧食生產產業帶頭人45個,輻射帶動農戶5200余戶。
今年夏種以來,我省克服了北旱南澇的嚴峻形勢,有效應對了汛期和持續高溫晴熱少雨天氣影響,秋糧實現種足種滿,生產形勢總體平穩。
目前,我省秋糧陸續進入收獲階段。全省各地正結合實際制定秋收秋種工作方案和不利天氣應急預案,依托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組建應急服務隊。全力做好全省240萬臺套各類機具保養調試和機手培訓,組織好跨區作業,根據天氣情況,選擇合適機具和適宜收割期,最大限度降低收獲損失。同時,我省還將充分發揮全省1.9萬臺套糧食烘干機作用,為群眾提供糧食烘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