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合肥9月18日電(胡雨松)截至2023年底,安徽省綜合立體交通網總里程達25萬公里,實現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鄉鎮通干線公路、村村通硬化路。水運方面,在江淮運河全線通航后,安徽省正式進入“雙通道達海、雙運河入江、河江海聯運”水運發展新格局。
9月18日下午,安徽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全省深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改革、加快交通強省建設情況進行介紹。
發布會介紹,近年來,安徽省綜合立體交通網日益完善。至2023年底,全省綜合立體交通網總里程達25萬公里,高鐵里程2537公里,高速公路5804公里,干線公路2.32萬公里,農村公路21萬公里,四級及以上航道2202公里,運輸機場6個、通用機場5個;實現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鄉鎮通干線公路、村村通硬化路。隨著江淮運河的全線通航,安徽省正式進入“雙通道達海、兩運河入江、河江海聯運”水運發展新格局。
安徽省運輸服務保障能力顯著增強,通過提升交通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的能力,確保供應鏈產業鏈穩定。近年來,安徽深化與長三角重要機場港口合作,加快合肥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和蕪湖專業航空貨運樞紐港建設,創新打造“一核兩翼”集裝箱運輸體系,持續提升合肥綜合交通樞紐輻射能力、加快“蕪湖港”出海口建設。今年1-7月全省完成水路貨運量達9.0億噸、連續10年居全國第1;公路貨運量14.9億噸,居全國第2;機場貨郵吞吐量增速居華東第2、長三角第1。
通過深化運輸組織體系改革,安徽完善江海聯運、鐵水聯運網絡,推進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大宗貨物“公轉水”成效明顯。今年1-7月水路貨運量占綜合運輸比36.8%、較2023年底提升0.4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9個百分點。特別是開通中國-墨西哥遠洋滾裝航線,“一企一策”服務新能源汽車“首位產業”,單車運費下降28美元。
在惠民生、提升行業治理軟實力方面,安徽省扎實開展交通運輸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政務服務便捷度位列長三角第2名。加強新業態聯合監管,網約車“雙合規”率、郵政快件寄遞量穩居全國前列。持續辦好更貼近民生交通實事,深化高速公路擁堵治理,大力發展毗鄰公交、省際公交、菜農公交、公交微循環線,交通成為人民群眾獲得感最強的領域之一。
在培育交通運輸新質生產力上,安徽搶抓發展低空經濟等新賽道,圓滿完成國家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拓展低空經濟、無人駕駛、智聯汽車等應用場景,支持合肥開展“車路云一體化”試點城市建設,累計獲批54個低空空域和43條航線、開通7條短途運輸航線、10條無人機配送航線,“合肥濱湖國家森林公園園區自動駕駛項目”通過交通部現場核驗。通過推動傳統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人工運河成套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橋梁建造技術總體水平躋身國際前列,相繼建成寧蕪智慧高速、引江濟淮智慧航道等一批新型交通基礎設施,蕪湖港智慧港口成為全國首個實現區塊鏈無紙化進口放貨的內河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