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村和西王村315畝土地糾紛成功調解,至今將近20年,沒有因此再發生一次糾紛、起過一起沖突。我們兩村和睦相處如同一家人。”9月5日,來安縣獨山鎮青龍村黨總支書記薛必英,向記者回憶20年前邊界聯調第一起成功案例,仍難掩驕傲之情。
南京市六合區程橋街道西王村,與我市來安縣獨山鎮青龍村相鄰交界。之前由于交界處河道改造,西王村流入青龍村315畝土地荒廢,被青龍村村民種上莊稼。2005年,西王村村民想要回土地遭拒絕,情緒激動,有發生沖突的可能。
事實上,來安縣和六合區自古以來一衣帶水、唇齒相依,人文相親、感情深厚,且兩地民間經商務工不斷、姻親來往交融密切。也正因為如此,各類矛盾糾紛時不時會在兩地村民之間發生。可在兩省邊界,很多事情“出村即出省”,矛盾糾紛的調解處理,往往也會陷入無人牽頭、難以協調的僵局。
為打破這一僵局,切實化解省界地區矛盾糾紛無人管、處理難等問題,2004年,在兩地黨委、政府的促成下,雙方司法行政部門牽頭成立了來六邊界地區人民調解委員會。
得知兩村之間的矛盾后,2005年5月10日,六合區程橋鎮黨委、政府書面報告來六邊界地區聯合調解工作領導小組,請求協調處理西王村315畝土地復墾糾紛。兩地很快組成聯合工作組,按照省邊界地籍圖,進行科學測量、劃定地界,勸導雙方握手言和,妥善處置。
“首次成功,為跨省邊界聯調工作增添了信心。”來安縣司法局黨組成員程柯告訴記者,在來六邊界地區人民調解委員會成立的基礎上,兩地又陸續成立鄉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8個、村(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22個、村民調解小組219個,目前擁有專兼職人民調解員100余名、糾紛信息員1000余人。
記者了解到,來六邊界地區位于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東部、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西北部。在這條60多公里的邊界線上,相鄰著來安縣半塔鎮、施官鎮、大英鎮、獨山鎮、雷官鎮和六合區竹鎮鎮、程橋街道、龍池街道這8個街鎮,總面積約900平方公里,人口約35萬。
多年來,兩地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把問題矛盾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兩地司法行政機關,努力把來六邊界地區人民調解委員會,打造成為兩地黨委政府親民愛民為民、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平臺,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今年7月,來安縣獨山鎮村民朱某在六合區竹鎮鎮務工,下班離開車間后在廠內昏迷,送醫后不治身亡。其親屬趕到該公司討要說法,一度有激化矛盾的風險。聯調工作機制很快啟動,兩地通過三次聯合調解,促使雙方達成一致。8月底,賠償款全部到位,糾紛成功化解。
像這樣的成功案例不勝枚舉。20年來,來六邊界地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共受理、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000余件,其中重大糾紛400余件。20年來,兩地高質量協同排查調處矛盾糾紛、強化治安防范管理、聯合打擊違法犯罪,切實加強邊界地區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引導群眾參與平安邊界建設、維護邊界地區穩定,努力營造和諧穩定的法治環境。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兩地正逐步壯大調解人員力量、完善調解隊伍格局,組織動員律師、公證專職調解員等加入,推動道路交通、婚姻家庭、土地糾紛等領域人民調解工作的有效合作。來六兩地雖然分處兩省,日常工作中卻堅持各揚所長、深化合作,通過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推進長三角區域基層社會治理創新。
“來安來安,遠者來、近者悅,來者皆安。”來安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吳久余告訴記者,該縣將繼續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邊界聯調工作中,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為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營造平安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