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61戶,新投產入規26戶,總數2722戶,穩居全省第2位;凈增規上工業企業156戶,居全省第1位。
聚力打造“世界光伏之都”,全球光伏20強企業已有10家落戶。2023年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產值1362億元,居全省第1位、全國第3位,光伏之都風生水起。
“四個一百”工程完成億元以上新開工、新竣工、新投產、新達產項目分別為133個、103個、73個、45個;全市技改投資增長68.5%,高于全省38.5個百分點,居全省第2位。
全市累計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487戶、居全省第3位;爭創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8家,居全省第3位。
……
一組組數據、一項項成績,串起了滁州工業經濟提質增效、高歌猛進的鏗鏘足跡。
工業是經濟發展的“頂梁柱”和“壓艙石”。近年來,全市上下深入實施“制造強市”戰略,推深做實八大產業鏈“鏈長制”,聚焦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緊盯“新三樣”、拼搶新賽道,全力以赴穩增長、調結構、促投資、增效益,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以工業經濟“量質齊升”激發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變先發優勢為領跑優勢
“鏈”上發力加快打造全省“一二三”城
經濟靠項目拉動,發展靠項目支撐。
7月24日上午,我市招商引資“夏季攻勢”行動鳳陽縣項目在滁集中簽約,此次集中簽約項目15個,八大產業鏈項目15個,占比100%。今年1至6月,全市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91個,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77個,新投產億元以上項目175個。從結構看,新引進制造業項目278個、占比95.5%;新引進八大產業鏈項目233個、占比80.1%。
不難看出,“八大產業鏈”項目占據了舉足輕重的位置。這源于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八大產業鏈鏈長制,實行“一套班子、一只基金、一個協會、一個研發平臺”的模式,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定期召開產業鏈鏈長會、企業家早餐會、雙月座談會,建立月調度、季觀摩、年考評機制,不斷延鏈補鏈強鏈,增強產業吸引力,推動重點產業做大做強。
作為“八大產業鏈”之首的光伏產業鏈的蓬勃發展,則為我市堅持“項目為王”理念,以“鏈長制”為抓手,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寫下了生動注腳。
走進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標準化生產車間,智能制造生產線正有序運轉,橙色的機械臂快速完成精細操作,物流機器人來回穿梭搬運太陽能電池片。經歷多道工序后,一片片平板電腦大小的光伏電池片順利下線。
該公司公共關系部負責人歐陽建波介紹道,公司主要生產高效太陽能電池片,“我們選擇滁州,也是看中了這里有很多光伏玻璃、光伏組件相關的企業,產業鏈比較完善。去年全年我們出貨量1550萬千瓦,企業營收達120億元。”
窺一斑而知全貌。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搶抓國家“雙碳”戰略機遇,高瞻遠矚、高位推進,把大力發展光伏產業作為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舉措,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緊抓產業新風口,以“沿鏈謀劃、龍頭牽引、完善配套、集群發展”的思路,構建起硅片、電池片、組件、光伏玻璃、邊框、封裝膠膜、焊帶、儲能電池等較為完整的垂直一體化產業鏈條,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大、從大到強的躍升。如今,先進光伏已經成為滁州“首位產業”,在產業加速集聚中變先發優勢為領跑優勢,隆基綠能、天合光能、東方日升、晶科新能源、正泰、捷泰、中潤、億晶光電等頭部企業持續擴大在滁投資,正合力朝著打造“世界光伏之都”目標全速前行。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光伏玻璃產能717萬噸、光伏組件產能62.6GW、光伏電池片產能62GW,2023年實際產能分別占全國的21.7%、8.9%、8.2%,實現產值1362億元;全球光伏20強企業已有10家落戶滁州;連續3年舉辦全國光伏行業大會(論壇)。“根據我們的數據統計,上半年工業經濟發展中頭部企業貢獻較大,就光伏產業來說,惠科光電產值增加值貢獻率達8.1%,位居全市前列。”據市工信局有關責任人介紹,全市產值億元以上企業共321家,累計完成產值占規模工業比重達78.7%,增加值貢獻率98.8%。其中,前50家的頭部企業產值占比49.7%,增加值貢獻率69.7%。
時時謀在先,事事干在前。光伏產業勢如破竹之際,我市進一步搶灘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兩大新興產業,并在2024年滁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旗幟鮮明地提出加快打造全省“一二三”城。目前,全市動力電池產業產量穩居全省第3,新能源汽車產業規上(限上)企業數位居全省第3……2023年“新三樣”產業總產值已突破2000億元。
變創新優勢為競爭優勢
向“新”而行夯實工業發展“四梁八柱”
位于滁州經開區的天合儲能(滁州)有限公司,采用行業領先的磷酸鐵鋰電池技術和儲能系統集成技術,生產“高安全、長壽命、低成本”的儲能專用鋰離子電池、配套電池模組,產品銷往全球50多個國家及地區;安徽康佳電子有限公司內的“工業大腦”屏幕上,清晰呈現工廠生產實時數據,智能工廠車間的生產設備精準運送液晶面板,搭載機器視覺系統的智能機器人和自動化設備成為生產線的“主角”……在日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想要始終保持領先態勢,就必須堅持創新引領,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向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高端攀升,變“制造”為“智造”,全力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這為我們進一步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指明了前進方向。記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我市以數字化轉型為抓手,加快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滁州經開區、滁州高新區獲評2024年省數字化轉型示范園區;開展規模企業數字化測評,新增數字化測評企業249家,完成數和完成率均居全省第2位;新建5G基站789個,累計建成并開通5G基站近9200個;新增省級智能工廠3個、綠色工廠13個、數字化車間16個。此外,通過實施“滁企登云”,累計1700余家企業“登云”,推動工業互聯網建設加快發展。印發《滁州市軟件產業創新發展規劃(2023-2027)》,促進軟件產業系統發展、集聚發展,將數實融合逐步引向深入。
無論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前瞻布局,關鍵仍在于創新。今年3月,安徽省工信廳公示《關于第八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通過復核的第二批、第五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名單(安徽省)》,金禾實業獲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實現了我市零的突破。這正是我市堅持以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為旗幟性抓手,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圍繞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精耕細作,精準賦能,育強企業主體、打造產業尖兵、強化科技賦能的生動縮影。
數據是最好的證明: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61戶,新投產入規26戶,總數2722戶,穩居全省第2位。凈增規上工業企業156戶,居全省第1位;建立市專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庫,入庫企業76家。全市累計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487戶、居全省第3位,省級專精特新企業466家、占規上工業企業數的17.1%。其中,規模億元以上企業236家,占比50.64%;爭創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8家,居全省第3位。安徽鑫鉑鋁業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專精特新企業成功上市,占全市上市企業數50%……
核心技術不斷攻關、單項冠軍持續涌現,同樣得益于平臺的支撐和人才的培養。上半年,在創新平臺建設上,我市按照“市級—省級—國家級”成長路徑,持續優化研發創新平臺培育,推薦東方日升等26家企業申報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隆基樂葉等8家企業申報省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新增市級工業設計中心23家。在人才引進培養上,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8336人,新引進大學生1.3萬人、院士等高層次人才310人,實施高校科研院所產學研合作項目53個,新獲評省級產業人才團隊數、項目數均居全省第1位,連續兩年入選“中國最佳引才城市”,系全省唯一。
變特色優勢為集群優勢
揚己所長推動主導產業遍地開花
產業興,則滁州興;產業強,則滁州強。放眼皖東大地,一座座產業園區加速崛起,一條條產業鏈條變長變寬,一個個產業集群活力滿滿,彰顯著這座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活力之城的獨特魅力和卓越眼光。
位于中新蘇滁高新區的筑醫臺(滁州)產業科技有限公司施工現場,工人與機器均“開足馬力”戰高溫、搶工期,電鉆聲、焊接聲此起彼伏。公司副總裁王翠峰告訴記者,項目建設已接近尾聲,是目前國內醫院建設領域第一個大規模的聚合性的產業載體,也是全國首個以推動醫院建設產業發展邁向現代化和數字化方向的創新型第五代產業園區。這是園區聚焦“大健康”這一主導產業謀劃推動的重要一筆。
位于鳳陽經濟開發區的合眾汽車年產30萬套CTC一體化底盤及配套產業園項目現場,多輛挖土機、混凝土攪拌機正在這里進行地基土方施工。“合眾公司自主研發的滑板底盤是目前最先進的新能源汽車底盤,各項指標達到世界領先水準,能夠適用多種車型。”鳳陽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劉軍義告訴記者,該項目還支持高壓快充技術,實現充電5分鐘、行駛400公里。這是園區聚力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又一次匠心之作。
園區是工業經濟的主戰場、產業聚集的主陣地。在奮進新征程中,全市各縣(市、區)把推進長三角一體化作為發展的最大機遇、最大勢能、最大紅利,主動靠上去、精準接上去、全力融進去,以產業園區為平臺載體,結合各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因地制宜、一縣一策,加快主導產業特別是新興產業發展,構建特色產業集群,以縣域工業經濟發展水平的持續提升,助力全市工業經濟跑出“加速度”。目前,我市已在全省率先實現百億產業項目、特色產業集群、上市企業縣域全覆蓋。今年上半年,新引進滬蘇浙地區項目142個、占省外項目的70%。
鳳陽縣的光伏新型儲能產業、天長市的儀器儀表產業、滁州經開區的智能家電產業、明光市的綠色涂料產業……多年來,全市各級各類園區細分行業領域、確定主攻方向、錯位互補發展,帶來的突出成效,就是讓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家電、綠色食品、先進裝備制造等特色主導產業遍地開花、大放異彩。如今,全市集群建設亮點突出,市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集群、新一代電子信息集群獲批2024年省先進制造業集群;全椒縣電子新材料產業集群、南譙區半導體設備及材料產業集群獲批2024年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鳳陽縣硅基新材料特色產業集群(基地)獲評全省2023年度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基地)材料類第1名……
產業的集聚發展同樣反映出滁州“亭滿意”營商環境的優化提升。為加快推動我市營商環境由“便捷服務”向“增值服務”迭代升級,近期我市出臺了《滁州市全面推進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總體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門對標學習滬蘇浙先進經驗,以優質服務讓企業在滁州放心投資、安心發展、舒心經營。此外,全市深入實施工業穩增長助企解困、要素對接、政策落地、動能培育、提質增效“五大行動”,市縣兩級共走訪企業近8600次,累計為企業解決問題789個。開展供需對接和各類要素對接行動共24場次,參與企業517家,簽約金額36億元。
回望過去,皖東兒女以實干作答、用實績交卷,在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道路上爭先創優、奮勇前行。再啟新程,全市上下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定信心、循光向前,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勁頭抓好每一天,使勁往前趕,奮力書寫加快建設制造強市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