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鳳陽縣大廟鎮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用新理念破解“三農”問題,集聚發展要素,厚植發展優勢,增強發展動能,全力推進鄉村振興。
聚焦組織建設,筑牢基層戰斗堡壘
大廟鎮黨委積極探索黨建統籌“三農”工作新模式,進一步補齊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短板,切實將黨建優勢轉化為服務”三農”的新優勢,要堅持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引導群眾堅定不移“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讓基層黨組織成為群眾致富的“主心骨”。
結合鎮情實際,注重創新組織設置,探索將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鏈上、群眾富在鏈上,不斷織密組織網絡,全鎮共計黨員1598人,分別分布在各行業70個黨支部。
從嚴把選人條件、強化培養培訓、注重教育管理三方面發力,切實將基層黨建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相結合、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通過多種方式選好基層帶頭人,優化村級干部隊伍,建立由大學畢業生、返鄉青年、致富帶頭人、退伍軍人等組成的后備干部庫23人,規范村級事務管理,增強班子合力,為發展蓄積力量。
聚焦產業發展,打造鄉村振興引擎
鄉村振興,產業是基礎。圍繞大廟鎮產業特色和優勢,通過進一步激活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潛能、發展集體經濟,將分散的資源整合起來,對優勢資源進行更加有效的利用。
培育一批農業帶動性企業,鼓勵支持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農村社會化服務和村與村“抱團發展”,全鎮共成立新型經營主體125個、集體經濟組織14個。延伸產業鏈,推進農業一產向二三產業延伸。
堅持產業導向,開展分層分類培訓,系統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和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通過鼓勵下鄉聚合人才,提升農民素質發揮主體作用,城鄉互通、雙向服務等方式促進鄉村人才振興。今年截止目前,開展農村各類技能技術培訓35次,覆蓋人數4000余人。
聚焦基層治理,匯聚善治和美合力
深入落實聯系服務群眾若干規定,推行網格化管理,東陵村探索創辦小“陵”通跑腿品牌,以點帶面推動全鎮各村成立志愿服務隊56支,發動村干部、黨員、婦女代表等92人主動參與,為村民跑腿代辦事務70余件,解決鄰里矛盾糾紛160余次、入戶宣傳政策100余次,切實打通了一條“用服務排查矛盾、化解矛盾”基層治理新路徑。
在高陳村創新“線上+線下”的“給說法工作室,碼上給說法”工作模式,先后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20多件,回訪滿意率95%,相關經驗做法被《中國組織人事報》報道。
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豐富議事載體,通過圩爐夜話、小店議事會、廣場議事角、鄉村振興大講堂等多形式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群眾會議,給群眾提供不拘泥于形式公開議事、公平議事平臺。全鎮累計召開商討會80余次,進一步引導群眾參與到村級發展的決策上來。
聚焦村容村貌,繪就美麗宜居畫卷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堅持城鄉融合規劃建設一盤棋,多規合一、功能互補,以美麗鄉村建設、環境整治為突破口,全面深化農業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系統布局、固優補短。
積極謀劃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美麗鄉村示范點建設,梯次推進村居環境。近年來,全鎮總投入約8550萬元,建成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示范點7個,占比鎮域行政村總數的50%,中心村建成區覆蓋受益人口1.2萬人,共完成24個農村人居環境示范點建設,13個示范點建設正在推進中。
建立健全鎮、村兩級聯動工作體系,以“凈化、硬化、亮化、綠化、美化”為主要內容,整體提升村容村貌,打造美麗生態宜居自然村莊。因地制宜建設微景觀,以點帶面推動“美麗庭院”創建工作,美化村莊、庭院,打造幸福樂土。
完善村規民約,以黨建引領信用村為抓手,運用紅白理事會,積極試點開展“最美村莊”“星級文明戶”“人居環境整治月積分評比”等示范評選活動,引導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夯實生態宜居基礎。(曾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