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椒縣“儒林所愿”調解品牌被寫入滁州市委一號文件。記者了解到,全椒縣始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探索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處理機制,靶向攻堅基層治理現代化,創新打造“儒林所愿”調解品牌,努力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2022年以來,該縣通過“儒林所愿”模式調解案件1.2萬件,達成協議金額1.4億元。
將傳統文化融入人民調解
早在2017年,全椒縣就成功創建安徽省首個縣級矛盾調解中心,后被司法部授予“堅持發展‘楓橋經驗’實現矛盾不上交試點工作表現突出集體”。依托首創經驗,全椒縣在全省“雙提升”工作中常年穩居第一方陣,并連續14年獲全省平安縣稱號。
特別是在2022年,全椒縣通過人民調解大學習、大調研、大提升行動,決定在鞏固拓展矛盾調解中心創建成果的基礎上,持續加大探索力度,靶向攻堅更有溫度、更有力度、更有質感的矛盾調解新路徑,充分發揮矛盾調解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
面對社會領域各類新風險、新隱患、新矛盾,該縣從吳敬梓長篇小說《儒林外史》中受到啟發,并深度發掘傳統文化內涵,將其與人民調解“無訟”“情理”“和諧”“誠信”工作理念融合,打造“儒林所愿”調解品牌。
據了解,全椒縣依托縣矛盾調解中心原有組織架構,結合城鄉網格化試點、“民聲呼應”等重點工作,設立“儒林所愿”調解品牌工作室。借助這個平臺,該縣以更加優質的“儒林”調解服務,走出和諧善治基層治理之路,達到“如您所愿”良好效果。
探索“四治”破除調解“四難”
以善治破解“查清難”。突出“一口收辦”,以中心受理分流室為“前站”,精準分流,定向交辦。突出“集中聯辦”,針對疑難復雜事項,多方參與、聯合調解,避免“一事多頭跑”。突出“中心督辦”,定期開展調解案件“回頭看”,確保案結事了。
以德治破解“和解難”。在“儒林所愿”調解架構下,全椒縣精心打造“居民會客廳”“百姓評理說事點”“老童工作室”等平臺,“自下而上”暢民意、“由內向外”解民憂。2023年,共調處鄰里、物業、家庭等矛盾糾紛5350起,群眾滿意率100%。
以自治破解“溝通難”。將網格化管理與人民調解相結合,依托182個城市網格和711個農村網格,構建信息收集、任務分辦、結果反饋等糾紛處置閉環。1494名專職網格員通過入戶走訪等方式,點對點、面對面開展宣傳引導、案件回訪等工作。
以法治破解“執行難”。將縣矛盾調解中心與行政復議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融合成“3+X”工作平臺,實現“調解+復議”無縫銜接。該縣對532件重大疑難糾紛進行司法確認,當事人滿意率100%。此外,化解時長5年以上久調未決矛盾糾紛60余件。
全力推動矛盾糾紛在基層化解
據介紹,全椒縣通過制定《矛盾調解中心專職人民調解員管理辦法》等9個規范性文件,明確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及調解中心工作職責、工作流程、受理范圍,健全完善案件討論、典型案例撰寫、工作督查等機制。
該縣一方面推進調解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重點聘請退休法官、律師、醫生等14名行業專家擔任縣級專職人民調解員;另一方面,構建縣、鎮、村(居)、村民小組四級調解組織網絡,全縣人民調解員、糾紛信息員2500多人。
為廣泛宣傳“儒林所愿”人民調解品牌,全椒縣在多個新媒體平臺開設“儒林所愿”人民調解板塊,精心創作以《儒林外史》為原型的IP人物“儒小法”和系列MG動畫等。線下,鎮村調委會通過設點宣傳、入戶宣傳等形式,引導群眾首選調解方式解決矛盾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