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4年7月9日8版)
亞瑪頓(鳳陽)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特種光電玻璃生產線。 本報通訊員 陳華斌 攝
天長市人才科創城。(資料圖片)
永豐物產(天長)公司的工業色譜分離裝備系統模型。本報記者 羅 寶 攝
硅玻璃材料影響太陽能電池及組件性能、合金材料及廢酸處理事關光伏鋁邊框等部件的效率成本、電解質鋰鹽可決定動力電池循環壽命、電子特氣堪稱半導體的“血脈”……
新材料是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支撐,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產業方向。近年來,滁州市立足資源、產業優勢,加快發展硅基、化工、色譜分離、合金、電子特氣、凹凸棒等新材料產業,通過與光伏、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等新興產業有效融合,不斷催生技術進步、產品提質、產業變革。
老產業競逐新賽道
——打造“千億硅谷”,建設“世界光伏之都”
在制造光伏組件的過程中,光伏玻璃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輔材,而要想制造生產光伏玻璃,則離不開石英砂。鳳陽縣是著名的“石英之鄉”,其石英巖礦是優質的玻璃硅質原料,這里已初步探明儲量約110億噸,儲量和品質位居華東之首、全國前列,全國25%以上、華東地區50%以上的玻璃企業石英原料都源自鳳陽。
在位于鳳陽經濟開發區鳳寧產業園的安徽福萊特光伏玻璃有限公司,四期年產150萬噸新能源裝備用超薄超高透面板制造項目一窯已點火投產。“公司率先實現光伏玻璃的國產化,在光伏玻璃的配方、生產工藝和自爆率控制等關鍵技術方面處于行業領先水平。2016年,福萊特率先落戶鳳陽縣,總投資200億元,打造了目前全球最大的光伏玻璃生產線。”安徽福萊特公司行政副主任張永杰告訴記者,去年,安徽福萊特產值超120億元,成為鳳陽縣首家百億級產值企業。
在亞瑪頓(鳳陽)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夏小清介紹,公司基于1.6mm超薄玻璃核心技術的光伏玻璃訂單量飆升,13條產線500名一線員工全員全力沖刺,推動光伏玻璃量質齊升,供應隆基、晶科等大的光伏組件企業。
目前,鳳陽縣硅基材料已形成石英原料提純和精深加工、玻璃制造、光伏、硅化工等產業鏈,聚焦打造“千億硅谷”,吸引了福萊特、亞瑪頓、正泰、尚德、海螺等頭部企業落戶,鳳陽縣光伏玻璃年產能達700萬噸,占全國近四分之一,助力滁州建設“世界光伏之都”。據統計,2023年,滁州市光伏產業產值達1300億元,全球光伏20強企業已有10家落戶滁州,光伏玻璃、光伏組件、光伏電池片產能分別占全國的21.7%、8.9%、8.2%。
近年來,滁州市先后培育和招引了福萊特、華塑股份、金禾實業、亞士創能、三棵樹涂料、泉盛化工、南大光電、金春無紡布等新材料龍頭企業。今年1月至5月,全市新材料產業規上企業285家,其中上市企業6家,戰新企業241家,占全市戰新企業總數40.1%;新材料戰新企業產值占全市戰新產業產值達29.6%,新材料產業已成為該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新技術破解老問題
——鋁企降本增效,合金產業重塑格局
走進天長市人才科創城的永豐物產(天長)有限公司,大廳中全球首套面向大場景應用的工業色譜分離裝備系統模型引人注目。
“我國每年生產上億噸硫酸,經生產環節后,大量有價值的廢硫酸成了危廢品,這是傳統工業發展的老大難問題。”永豐物產(天長)公司董事長任連兵告訴記者,過去的處理方式不僅成本高,還易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依托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張全興團隊以及南京大學天長新材料與能源技術研發中心技術平臺,公司開發出通過工業色譜方式對硫酸進行高效低成本在線資源循環利用化的解決方案,填補了相關產業空白。
目前,該裝備系統已在天長市的安徽鑫鉑鋁業股份有限公司應用,實現了硫酸全資源化回收利用,分離出的硫酸鋁可用于環保、造紙以及新能源電池等行業。“通過該系統應用,鑫鉑股份生產及環保成本降低近50%,生產效率提高15%。”任連兵向記者介紹,色譜新材料的研發是顛覆性的技術突破,未來可應用于銅、鐵等金屬酸洗與陽極氧化,以及從農作物秸稈中分離纖維素糖等領域,對環境保護、資源循環利用、合成生物學、新能源替代等意義重大。
有了永豐物產在硫酸全資源化回收利用方面的賦能,天長市鋁合金材料制造產業得以快速發展。國內鋁基材料頭部企業之一的鑫鉑股份,通過與中南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合作,成立合金材料研究院,已將鋁型材的硬度大大提升。目前,公司的產品廣泛應用于軌道交通輸電網合金核心配件,還成為國內光伏鋁邊框企業標桿,今年產量將近50萬噸。此外,公司針對本公司及周邊地區的大量鋁邊角料,今年上馬了年產60萬噸再生鋁項目,年產值可達百億元。
如今,天長市已形成銅合金、鋁合金、不銹鋼“三足鼎立”的合金產業發展格局,規上企業157家,2023年合計完成產值466.6億元。“企業出題、政府立題、高校解題、市場閱題”“政產學研用金”合作的“天長模式”,正助力該市合金材料、新能源、儀表電纜等主導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高能配方”尋找“更優解”
——從實驗室到車間,新材料“護航”新能源
今年初,作為安徽省屬高校異地研究院成功孵化的首個成果轉化項目,新能源電池/光伏載具系統研發制造項目在安徽大學滁州研究院開工投產。
該項目技術支持團隊為安徽大學聚烯烴工業研發創新團隊,主要研發系列高性能改性聚烯烴材料,并應用在新能源汽車電池/光伏載具系統中關鍵零部件產品。“高性能聚烯烴材料是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光伏、醫療器械、智能家電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材料,可為先進光伏、新型儲能系統長期運行‘保駕護航’。”安徽大學滁州研究院副院長唐曦告訴記者,該項目首期投資4000萬元,三條生產線建成后,預計年產值約8000萬元。
在位于定遠縣鹽化工產業園的安徽新宸新材料有限公司,作為新一代鋰離子電池電解質鋰鹽的年產6000噸新型電解質雙氟磺酰亞胺鋰(LiFSI)生產線,正處于產能爬坡階段。“在電解液里加入這款添加劑配方,可顯著提升電動汽車的快充、壽命等性能。”公司質量高級總監葛嬋向記者介紹,伴隨“全球鋰電池需求增長”和“雙氟取代六氟”雙增長驅動,公司產品預計到2030年,市場占有率將達到30%至40%。
據悉,新宸公司是國內首家量產車規級高純晶體主鹽LiFSI的企業,也是我省唯一一家生產LiFSI的廠家。公司技術處于全球領先地位,目前已獲得多家知名產業集團和投資機構投資,已對接比亞迪、億緯鋰能、蜂巢能源、新宙邦、韓國三星SDI等國內外優質客戶,正陸續開始批量銷售。
巖鹽是發展鹽化工的重要原料,定遠縣巖鹽儲量達18.5億噸。近年來,定遠縣做好“鹽頭化尾”轉型工作,依托華塑股份、泉盛化工等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化學原料制造特色產業集群,布局建設以鹽化工、煤化工為基礎的化工、新材料及專用化學品產業鏈,賦能新型化工、新能源、裝備制造和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
目前,滁州市新材料產業領域擁有省級以上研發機構超40家,一批院士工作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陸續設立。2023年,全市錄入新材料產業雙招雙引平臺項目137個,總投資568.6億元。目前,該市5億元以上新材料產業重大項目共有76個,總投資1648.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