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把營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作為推進政法工作現代化的切入點,組織全省政法機關開展依法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2024年年初,安徽省委政法委發布《關于全省政法機關協同化機制化常態化依法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以“協同化機制化常態化”為抓手,依法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成為了安徽政法系統自上而下的共識,“重商、安商、護商、親商、暖商”理念體現在政法機關執法辦案的各方面。
“重商”積極響應企業司法期盼
今年以來,安徽多市出臺了以法治護航營商環境、保障企業發展的制度文件,充分展示了政法機關助力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既有剛性又有柔性,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安徽省暢通政企“直通車”,創新企業家約見政法單位負責人工作機制,建立法院院長與企業家定期座談制度,落實企業家約見檢察長制度,召開“警企懇談會”,升級“辦不成事”反映窗口,開展“法律服務進萬企”活動;積極響應“民聲呼應”,依托省委“民聲呼應”平臺,深化涉法涉訴信訪事項攻堅化解專項行動,著力攻堅化解了一批涉企權益保護的信訪積案;滿足跨區域“司法需求”,建立長三角區域涉企執法司法協作機制,與滬蘇浙高院共簽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司法協作框架協議,打造營商環境法治保障共同體樣板。
“安商” 讓企業和企業家專心創業
安徽省堅持平等保護,依法打擊侵害企業和企業家利益的違法犯罪,凈化市場環境,讓企業和企業家專心創業。
安徽省嚴厲打擊侵企突出犯罪,重點懲治壟斷經營、欺行霸市、強攬工程、制假售假、敲詐勒索等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犯罪行為,對涉企警情集中接處、涉企案件“有案必受”;嚴厲打擊企業內部職務犯罪;嚴厲打擊知識產權領域犯罪,建立易受知識產權犯罪侵害企業名錄,加大對科技領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關鍵核心技術、原始創新成果等的司法保護力度。
“親商” 不斷提供優質司法供給
持續深化“放管服”,推廣“五免之城”經驗,持續推行證明免交、證照免帶、辦事免跑、政策免申、輕微免罰。開展“無證明城市”建設試點,全面推進“減證便民”行動。推動涉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實現“涉企審批一網通辦、惠企政策精準推送、政策兌現直達直享”。
在營造高效的法治環境方面,前移防范化解關口,建立“警官聯系包保”轄區企業項目機制,依托“為企服務警務室”排查化解涉企矛盾糾紛。與省工商聯建立“商會調解+司法確認”機制,極大降低了企業維權成本。
“暖商” 用心助力企業紓困解難
安徽省高標準組建專項法律服務團隊,為企業依法經營、依法治企、依法維權提供法治保障,聚焦企業發展的痛點堵點難題,分析企業法律需求和風險點,幫助查找制度漏洞和薄弱環節。
安徽省開展涉企案件執法司法規范化專項檢查;對企業經營性資產“活封活扣”;另外,全面清理涉企“掛案”,摸清底數、逐一“解剖麻雀”,對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案件,堅決撤銷處理。
在助力企業信用修復上,安徽省相關單位為主動履行義務或糾正失信行為的企業出具自動履行證明。另外,出臺了《關于全面推行輕微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行政處罰清單制度的指導意見》,擴大市場主體受惠面。
“護商” 健全長效常治工作機制
為推動協同化機制化常態化護航,安徽省建立了涉企問題調研機制。聚焦企業反映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等問題,逐項推進整改并轉化為制度成果,構建執法司法“全鏈條”保護體系。
針對產業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等,安徽省政法機關出臺多項文件,為常態化政法護航工作提供長效常治的制度保障。
另外,安徽省不斷完善營商環境體驗機制,建立法治化營商環境體驗官制度,在六安、銅陵、蕪湖、宣城、池州、黃山等市先行試點,招募體驗官,“沉浸式”體驗營商環境冷暖,收集各界對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意見,及時發現問題線索,持續改進優化營商環境的法治化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