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全媒體記者包增光 通訊員董 超)風吹麥田千重浪,又到一年“三夏”時。連日來,南譙區及時組織農業部門與各鎮村對接,全面摸排種植戶數、種植面積、機具保有量等情況,精準測算所需農機具數量和育秧數量,全力推進確保夏收夏種夏管工作。
“經過初步摸排和統計,今年,南譙區小麥種植面積18.01萬畝。”據南譙區農機管理中心主任陸萍介紹,目前,該區農業機械保有量3.3萬臺,同比增加3.1%,“這不僅可以保障本區域內小麥收割,還可開展跨區支援120臺左右。”同時,該區擁有育秧工廠43個,育秧可供大田移栽面積最高達40萬畝,“完全可以保障水稻生產需求。”
經南譙區農業部門測算,全區小麥畝穗數在25.1至40.3萬穗,平均畝穗數33.7萬穗;每穗粒數24.5至41.5粒,平均34.9粒;千粒重預計40.5克,預計實測單產平均約為405.88公斤。
為切實保障小麥顆粒歸倉,南譙區制定了“2024年三夏農機化生產工作方案”,并組織農機公司采取“遠程指導+實地檢修”“集中培訓+點對點指導”相結合方式,開展農機具檢修和技術實操培訓,指導全區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等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三夏”機具檢修保養。
同時,該區設立并開通“三夏”機收服務熱線,安排專人提供24小時應急值守服務,做到機械保養維修到位、作業前機具參數調整到位。目前,該區已組建農機作業隊超過70個,累計培訓駕駛操作人員1500余人次、檢修聯合收割機1200余臺。
記者了解到,南譙區采取傳統媒介和新媒體宣傳相結合方式,倡導粉碎還田、過腹還田、食用菌生產和高溫堆肥等綜合利用技術,同時以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為引領,大力推廣“一條龍”機械化作業模式,全面推行“三位一體”秸稈粉碎還田和離田打捆收儲利用兩種模式,落實機械化秸稈還田和打捆收儲作業措施。今年,該區預計帶動實現年秸稈綜合利用7.5萬噸,確保實現夏季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