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干群收聽收看、召開座談會暢談感受、專題采訪鼓舞士氣……以解讀新時代文明實踐為主題的電視專題片《文明風盛新時代》日前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后,在天長市引發了強烈反響,特別是首集《理論進萬家》向全國人民展示了天長市文明實踐工作經驗和建設成果,極大鼓舞了天長市廣大黨員群眾、文明實踐志愿者及社會組織,大家紛紛表示要鼓足干勁、奮勇爭先,進一步豐富傳播手段、創新話語表達,讓黨的創新理論更好深入基層、落地生根,傳入千家萬戶。
錨定“全國樣板”,讓“干勁+熱情”更有底氣
《文明風盛新時代》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出品,分《理論進萬家》《服務聚民心》《新風育新人》三集,通過現實生活中的實例、人物和故事,運用形象的畫面、鮮活的語言,進行生動具體的敘事和深入淺出的解說,充分展現了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扎實推進、落地生根、深入人心的實際進展,彰顯了廣大干部群眾積極向上向善、追求美好生活的火熱實踐。天長市第一時間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渠道對外宣傳節目收看時間、內容、方式等,160余家企事業單位、21個社會組織,190個文明實踐所(站)自發組織10萬余人次收看。該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基層實踐所(站),志愿服務組織通過線上線下等不同形式召開座談會,暢談交流觀看節目后的感受,并就做好做優學習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獻計獻策,收集建議180余條。與此同時,天長市還組織新聞媒體深入采訪優秀基層所(站)長、文明實踐專管員、“最美志愿者”等30余人次,宣傳展示文明實踐工作經驗和特色做法,營造全市鼓足干勁、持續爭先的濃厚氛圍。聚焦“基層所需”,讓“隊伍+節目”更接地氣
精挑優選隊伍、精美定制“菜單”、精心創作節目……眼下,黨的創新理論宣講在天長市全面開展,處處涌動著宣講熱潮。傳播好黨的創新理論,不能照本宣科、尋章摘句,應當聚焦“基層所需”,努力做到大眾化、通俗化,讓群眾一聽就懂、一學就會、一傳就開。天長市以懂理論、懂群眾、會宣講為標準,發揮千秋紅“五老”、向日葵“五青”、愛之聲“好人”、茉莉香“文藝”等7支宣講團隊的作用,先后培訓了1000名示范百姓名嘴、1000名文藝志愿者。通過網格、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等群眾自發點單與專管員、網格員、村民代表不定期上門“詢單”相結合,基層實踐所(站)根據群眾實際理論政策需求,策劃接地氣、易參與的宣講活動,實現供需有效對接。根據不同宣講內容,為文藝志愿者提供劇本創作指導,通過揚劇、琴書說唱、花船調等群眾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編創黃梅戲《初心》、快板《頌黨恩》等節目216個,以實施《時代新語》百場論壇、孝文化百人宣講、文明家風百家傳承的“三百工程”為載體,組織編印《時代新語》等鄉土宣講教材19部。創新打造“一刻鐘宣講”“一小時巡演”“千秋公益集市”等諸多實踐活動品牌,通過“理論+文藝”的形式,讓黨的創新理論“傳”入群眾耳中,“送”到群眾心底。
圍繞“群眾所盼”,讓“陣地+課堂”更聚人氣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哪里有需要,理論宣講就開展到哪里”。
天長市將全市219個講堂、36個日間照料中心、1231個網格實踐點及村史館、抗大八分校紀念館、音樂家何仿紀念館等30多個文化地標串珠成鏈,把鮮活的課堂延伸到田間地頭、屋場院子、湖區船頭,打破傳統的講課模式,以百姓視角、群眾語言講清黨的惠民政策,真正變“室內課堂”為“流動課堂”。該市注重貼近群眾思想和生產生活實際,以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解身邊難為切口,開設“書記課堂”“特色課堂”“百姓課堂”,面向城鄉不同群體,分時分類開展宣講,精準對接群眾需求,整合各方志愿服務力量和資源,服務網格“老少困孤殘”生活所需,為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5268件,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發揮“青聽兵語—百名老戰士講黨史”國字號品牌作用,持續開展“青年書記說”“紅武講堂”等16個系列文明實踐理論宣講主題活動,吸納全國優秀少先隊員陶思琪等37名學生為“小小紅色講解員”,精心制作“羅炳輝將軍在天長”系列微宣講項目31個,利用App直播、新媒體推送等方式傳播,讓理論宣講更加接地氣、冒熱氣、聚人氣,廣大市民志愿參與文明實踐更加積極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