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望,法之所向。聚焦與人民群眾利益息息相關的熱點、堵點、痛點問題,2024年省市兩級共立項實施200個“法治為民辦實事”項目,涉及住房、醫療、生態環保、交通運輸、城市管理、營商環境等領域,項目覆蓋面更廣、針對性更強。4月25日下午,2024年度安徽省“法治為民辦實事”項目新聞發布會為群眾端上了法治民生“大餐”。
法治守護房屋“養老金”
安徽省委依法治省辦成員,省司法廳黨委委員、副廳長張國安介紹,2024年度安徽省“法治為民辦實事”項目始終關注城市發展中的法治熱點,“針對我省物業專項維修資金管理過程中遇到的亟待解決的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將積極推進《安徽省物業專項維修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修訂,為消除物業安全隱患、維護廣大業主合法權益提供法律依據,用法治守護房屋‘養老金’。”此外,省生態環境廳將依法整治“家門口”環境問題,保障群眾身體健康。
就醫問診,切身關乎群眾利益。記者從會上獲悉,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將依法全面提升醫療質量,改善群眾就醫體驗。此外,省檢察院將組織開展醫保領域打擊欺詐騙保整治,高質效辦理好涉醫保欺詐類案件,維護醫保資金安全。
聚焦維護群眾法治權益。記者了解到,省高院將牽頭實施“府院聯動”加強商品房預售監管項目,結合建筑房地產審判、保交樓專項工作,協同推進矛盾糾紛源頭治理,推動我省建筑房地產行業高質量發展。
全面推行“無證明城市”建設
近年來,很多人都遇到過各種奇怪的證明問題,比如證明“我爸是我爸”,諸如此類的“奇葩”證明、循環證明、重復證明廣受詬病。張國安表示,省司法廳將持續推進“無證明城市”創建,有效提升群眾辦事滿意度和獲得感。
張國安介紹, “無證明城市”是指群眾和企業去政府機關、公共事業單位、服務機構辦事,無需提交需要自己跑腿去開具的身份證明、資產證明等證明材料。“‘無證明’不等于‘零證明’或不需要證明,而是通過直接取消、數據共享、告知承諾、部門核驗等方式實現證明免提交。”
他表示,2023年安徽省“無證明城市”創建試點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效,今年將在全省全面推行“無證明城市”建設工作。“屆時,企業群眾可查詢了解證明事項免提交清單,按照規范化的辦事流程,通過數據共享、告知承諾、部門核驗和‘幫辦代辦’‘自助辦’等方式,辦理‘無證明’事項。”
惠企政策“三個升級”
2023年,省財政廳會同省數據資源局、省司法廳等部門,搭建惠企政策資金“免申即享”平臺,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兌付資金99.7億元、惠及企業2.3萬戶。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推出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升級版”。在發布會上,張國安介紹,今年將實現“三個升級”:一是兌現范圍更廣。建立健全惠企政策前置協同審查機制,推動各地將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情況納入政策文件合法合規性審查范圍。符合“免申即享”“即申即享”要求的文件,原則上一個月內逐條制定實施細則,“顆粒化”拆解政策服務,依托“皖企通”統一發布。二是平臺功能更全。拓展提升統一政策管理、通用政策審批、統一資金兌付等功能,支撐更多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三是系統應用更順。加強“免申即享”平臺應用培訓,按照“一部門一組”“一市一組”點對點做好平臺應用指導服務保障,修訂完善《安徽省惠企政策資金“免申即享”平臺系統操作手冊》,錄制操作視頻演示,確保使用更便捷高效。
新聞多一點:
新聞發布會現場,發布2024年度省級群眾和企業最期待的十大“法治為民辦實事”項目:
1.高效推進安徽(合肥)創新法務區建設,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2.加強物業專項維修資金管理,用法治守護房屋“養老金”。
3.持續推進“無證明城市”創建,方便群眾和企業辦事創業。
4.依法全面提升醫療質量,改善群眾就醫體驗。
5.深化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全面推進信用法治建設。
6.依法整治“家門口”環境問題,保障群眾身體健康。
7.依法規范涉企犯罪接報案,推動案件“一站式”受理。
8.深化“府院聯動”加強商品房預售監管,推動建筑房地產行業高質量發展。
9.開展醫保領域打擊欺詐騙保整治,高質效辦理好涉醫保欺詐類案件。
10.開展全省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專項普法活動,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筑牢法治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