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4月22日4版刊發 滁州搶抓“雙碳”機遇,奮力推動新能源產業高水準布局、跨越式發展——
構建產業鏈,“新能源”量質齊升
滁州市堅持“滬蘇浙能辦的事滁州都能辦”的理念,對標滬蘇浙制定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方案,加快從“便捷服務”向“增值服務”迭代升級。
“我們將更高站位落實‘雙碳’戰略,更高質量聚力‘雙招雙引’,更高效率推動‘四鏈融合’,奮力在皖北全面振興中率先突破,加快打造安徽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極,為全省大局多作貢獻。”在皖北重點產業集群建設推進會上,滁州市市長吳勁這樣說。
滁州市常態化開展企業家懇談會、早餐會、產業鏈沙龍等,去年以來,市縣兩級干部共走訪調研企業近4.2萬家次,收集各類問題近3萬個,省為企服務平臺企業訴求辦結率100%。去年,該市幫助企業解決用工15萬余人,組建總規模100億元的國調戰新基金、15億元的皖能碳中和產業并購基金,為項目建設、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日前,記者走進位于鳳陽經濟開發區鳳寧產業園的安徽福萊特光伏玻璃有限公司,公司四期年產150萬噸新能源裝備用超薄超高透面板制造項目一窯剛剛點火投產,五期項目正在推進中。
福萊特項目全部建成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00億元以上,年納稅20億元以上,帶動就業超過8000人。“公司率先實現光伏玻璃的國產化,在光伏玻璃的配方、生產工藝和自爆率控制等關鍵技術方面處于行業領先水平。”福萊特公司行政副主任張永杰告訴記者,去年,企業產值超120億元,成為鳳陽縣首家百億級產值企業。
近年來,滁州市搶抓“雙碳”機遇,利用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最大勢能,錨定“兩高一加快”發展定位,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奮力推動新能源產業高水準布局、跨越式發展。該市堅持頂格戰法抓招商引資,建立光伏、新能源電池等產業鏈鏈長制,實體化運行汽車辦,壓茬開展季度攻勢,連續3年舉辦全國光伏行業大會(論壇),新興產業招商引資項目落地統計連續兩年居全省第一。定遠、鳳陽、明光等皖北三縣(市)單體投資超百億元新能源項目4個、超50億元項目8個,總投資165億元東旭光電、100億元正泰二期等簽約落地。該市還建立領導聯系包保重大項目制度,推動項目快落地、快投產、快達效。總投資200億元的海螺光伏產業園、90億元的金軒科技、80億元的美達倫等一批項目加快建設;總投資200億元的福萊特、60億元的亞瑪頓、60億元的九洲新能源等一批項目竣工投產。
滁州市堅持市場邏輯興產業,在全省率先實現百億產業項目、特色產業集群、上市企業縣域全覆蓋。去年全市新能源產業實現產值超2000億元,其中定鳳明三縣(市)約440億元。全球光伏20強企業有10家落戶滁州,新能源電池全球裝車量10強企業有2家進駐滁州,投產企業超50家,其中定鳳明三縣(市)達11家。全市新能源汽車億元以上項目185個,總投資近1800億元,其中定鳳明三縣(市)規上企業達124家,總投資85億元的合眾新能源汽車落地鳳陽。
該市還堅持平臺思維增動能,3個寧滁皖北省際產業合作園區累計引進億元以上項目31個、總投資超230億元;定遠3平方公里合滁合作園加快建設。定鳳明三縣(市)累計建成省級以上研發平臺62家,去年新建院士工作站3家,新引進國家級領軍人才20名、高層次人才227名。全市還累計培育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6個,獲批國家“雙創”示范平臺3個、智能光伏試點示范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