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滁州市瑯琊區三官街道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依托鄉村“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努力打造強農興農的“綠色引擎”,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
立足區域區位,做好“規劃”文章
三官街道聚焦上位規劃,統籌各方力量形成“多規合一”的村莊規劃編制,以“一張圖”指導鄉村建設。圍繞“533”發展戰略全力保障“121”行動計劃,通過突出區位優勢,進一步健全街道總規和控規,完成年度建設任務,落實耕地保護、防汛抗旱、森林防火、興修水利等重點工作。
注重“盤活資源,集約高效”,整合現有資產資源,錨定發展重點,遵循因地制宜原則,積極深挖特色,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契機,依托庭院山林、文化資源,謀劃田園綜合體建設,打造既留住原汁原味又具有吸引力的鄉村特色假日經濟,初步形成 “一村多品”的產業格局,夯實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基礎。
塑造產業優勢,做好“龍頭”文章
三官街道積極探索產業發展模式,開發設施農業,吸納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企業落戶。依托八里球蘭、春山芡實、四季鮮蔬等產品的知名度建立市場,延伸產業鏈,突出特色農業帶動。
圍繞鄉村圍爐煮茶院、豆腐院、土灶院、老磨坊等輻射發展的“庭院經濟”;蔬菜種植、采摘、垂釣、交流研討為一體的研學基地,形成旅游沉浸式鄉村體驗。
通過扶持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支持合贏農場提質擴容,帶動更多農戶發展近郊蔬菜種植;開發芡實產業和精品農家樂建設,培育芡實新產品。發展“銀發經濟”,升華“一米陽光”幸福苑服務內容,讓困難群眾共享發展成果,爭創新時代農村養老模式新樣板。
擦亮文旅名片,做好“營銷”文章
街道以“品牌戰略”為抓手,推動建設“壩上源”“五彩課堂教育”“一米陽光”等一批叫得響、傳得開文旅品牌。采取“協會+基地+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讓農業產業向協會、向企業靠攏,向主導產業靠近,向規模化發展推進,由協會、公司帶動農民增收。
加強企業合作,充分利用“一亭九院”、果蔬基地、自然教育中心等,打造研學小鎮、建設老街“周六集市”,常態化舉辦鄉村年貨節、鄉村采摘節、鄉村研學等活動,形成系列精品旅游路線,不斷擴大鄉村文旅影響力和吸引力,推動“品牌價值”向“經濟價值”轉化,豐富鄉村煙火氣息。
放大發展效應,做好“服務”文章
街道黨工委聚焦富農強村,找準黨建工作與民生工作的結合點,抓班子帶隊伍,開展農村黨員現代遠程教導、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等,努力搭建農民教育培訓平臺,培養更多的致富能手、職業農民,更好地服務于鄉村。
通過街道工作人員與網格員包保聯動,聚焦群眾急難愁盼,解決好孕產婦、高齡老人等特殊群體和困難群眾的急事要事。依托企業服務專班和紅色驛站志愿服務隊,明確責任,按照“一個企業、一根到底”的機制,定期走訪轄區企業和社會組織,認真傾聽企業聲音,優化營商環境,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和貼心服務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王新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