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全椒縣迎來一年中最盛大的民俗活動——“正月十六走太平”。當天,當地男女老少傾城出動,四海八方游客云集,從凌晨至深夜,數十萬人浩浩蕩蕩走過縣城中心的太平古橋,燒一炷平安香、系一條平安帶,許一年平安愿。
“正月十六走太平”發端于東漢,堪稱中國歷史上最早、傳承時間最長的全民健身走活動。自起源便蘊藏著世人對消災祛病求平安的美好寓意,傳承迄今盛況不衰,被譽為“中華民俗的活化石”。到今天,“走太平”已成為所有全椒兒女生而刻骨的“鄉戀”,獲授“中華體育文化優秀民俗民間項目”,全椒縣也因此獲得“安徽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殊榮。
正值生肖龍年,熱鬧喧天的舞龍隊是“走太平”隊伍中最醒目的存在。2月25日上午9點,全椒籍奧運冠軍許海峰一聲發令槍響,緊隨“椒子回家”“先進代表”“學生代表”等千名群眾健康走方陣,全縣各鎮選拔出的10支舞龍隊,一路敲鑼打鼓,浩浩蕩蕩地穿過縣城,接受沿途群眾的圍觀與喝彩。
從起建于漢代的積玉橋進入袁家灣老街,過修建于宋代的紅欄橋至太平大街,舞龍隊一頭“扎”進有千年歷史的古城老街。頃刻間,古老的門戶里走出許多已有些蹣跚的老人家,張望著迎接這一年一度的熱鬧。
“看!大龍來了!”當綿延數百米的舞龍隊抵達人山人海的太平橋廣場,前排群眾自發騰空為“祥龍”上橋讓道,后排游客迫切地踮起腳尖躍躍欲覽。各式各樣的“龍”,有的粗獷奔放、有的靈動活潑,有的迤邐百米、有的盡收尺長。
“這還是我第一次趕上舞龍表演,很震撼,咱們的傳統文化太有魅力了!”全椒縣居民韋幫才每年正月十六都要與家人一起,來太平橋走一走。他說,盡管來過很多次,但這項古老而充滿生命力的民俗,總能帶給人新的感受:“我得再去轉轉,瞧一瞧還有什么新花樣!”
據悉,“舞龍”是全椒縣沿襲數百年的傳統游藝項目,也是“正月十六走太平”的保留節目。今年正月十一,全椒縣第十四屆花燈表演大賽上,全縣10鎮20班民間花燈隊齊聚比拼,選拔出前十名的隊伍參加“走太平”。
打頭陣的古河鎮“晉集老柴龍”,在今年大賽中獲得單項獎第三名。“龍頭時時要昂起!”走上寬闊的太平橋,年逾70歲的隊長晉華頂指揮著80人的隊伍,將48米長的大龍燈風風火火地舞動起來。跟隨指引,花團錦簇的龍頭帶動金光燦燦的龍身,在人群簇擁中不斷變化姿勢,一時生猛矯健地盤柱而上,一時惟妙惟肖地翻滾跳躍,或突然盤圈打轉與觀眾“對視”,引發的歡呼雀躍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此起彼伏的喝彩聲,讓晉華頂驕傲極了。他介紹,這條“晉集老柴龍”已有180年歷史,以竹為骨、純手工打造,僅龍頭部分就有七八十斤重。由于種種原因,龍隊上一回集合演出還是2014年。能在農歷龍年重新帶隊展示“老龍”風華,站在太平橋上,晉華頂激動地說出新年祈愿:“龍是吉祥的象征,希望這一年風調雨順、萬事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