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滁州1月12日電(記者周坤)作為安徽省“第三城”,2023年,滁州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哪些成就?2024年的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是什么?1月11日下午,滁州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如期召開,滁州市市長吳勁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給出了詳細答案。
“預計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800億元,增長7%??偭恐笜松?,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穩居全省第三。”吳勁公布了2023年滁州市的“成績單”。
其中,“雙招雙引”成果豐碩。滁州市2023年億元以上項目新簽約513個、新開工510個、新竣工320個、新投產350個。參加全省集中開工項目376個、總投資2870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26億元,分別居安徽省第二、第三、第三。
此外,根據滁州市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滁州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98億元,增長7.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00億元,增長9.5%;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43900元、20300元,分別增長7%、9%。
干貨滿滿的政府工作報告,不僅見證了滁州市過去一年經濟社會發展的豐碩成果,也是展望未來一年的風向標,可以眺望滁州的“新模樣”。
根據滁州市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滁州錨定打造長三角“四個地”、建設“七個強市”目標,主攻“新三樣”,拼搶新賽道,加快打造全省“一二三”城,加快建設現代化新滁州。
“在實際工作中,各地各部門要力求能快則快、能超則超,奮力在全省爭先進、在長三角創一流,以滁州的‘穩’和‘進’為全省大局多作貢獻。”吳勁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
梳理滁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一系列圍繞“穩”和“進”的預期目標和部署清晰展開。
報告中提出,2024年,滁州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10%。
新的一年,如何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報告中強調,滁州將在主攻毗鄰合作、抓實結對合作、深化園區合作上、加強交流合作上聚力融入融合。打造長三角產業輻射腹地、高端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康養旅游目的地、吸引人才集聚地。
新的一年,創新驅動發展也有了新的安排。滁州力爭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全年產值超2000億元,動力電池產業確保產值增長30%以上,加快打造全省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第一城、動力電池產業第二城、新能源汽車產業第三城。
新的一年,在交通基礎建設方面,滁州重點加快推進滬寧合、合新、寧淮等鐵路建設,開工建設滁州站綜合樞紐。推進窯河復航、全椒新港、明光津里港等前期工作,力爭明光通用機場建成運營。
新的一年,滁州將辦好10個方面的民生實事。從教育到醫療,從消費到住房,從鄉村振興到應對創業就業……百姓生活的諸多熱點、焦點、難點,都在報告的“民生清單”里得到正面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