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全媒體記者李邦軍)11月28日上午,省政協“勇當農業強國建設的先行省”月度專題協商會在合肥召開。省政協委員、市政協主席汪建中參會并以《釋放土地改革活力 賦能鄉村全面振興》為題,作會議發言。
汪建中在發言中指出,“大包干”推動了農村改革;新階段擔起“國之大者”,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依然要緊緊圍繞處理好農民與土地關系這條主線,探索藏糧于地、以地富民、統籌城鄉的實踐新路。在省委、省政府親切關懷下,滁州連續推進土地增減掛,2021年、2023年先后被列為全國宅基地制度改革整市試點、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整市試點,為耕地提能、宅基地賦權、集體土地用活,探索了路徑,展示了可能。從實踐看,爭當農業強國先行省,推進土地集成改革尤為必要。
圍繞土地集成改革,汪建中介紹了滁州創新高標準農田投建管機制。他指出,用改革增投入,滁州市探索用“改”的辦法,彌補高標準農田投入,設立市、縣“鄉投”平臺,將高標準農田新增耕地指標收益、“旱改水”收益、糧食產能和土地租金差價等作為償債來源,謀劃、包裝、融資一批重點項目。用“三檢”保地力,聘請第三方檢測機構,在表土剝離前、回填后和有機肥播撒后開展三次地力檢測,倒逼規范施工,確保耕層厚度不減、地力保持。用保險防隱憂,率先在全國以市為單位,引入金融保險第三方,對建后高標準農田開展十年保險,實現了施工和建后管護的長效保障。
圍繞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集體建設用地聯營入股盤活難問題,汪建中建議,積極打通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通道,爭取擴大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宅基地使用權試點。激活宅基地使用屬性,拓展宅基地盤活路徑。學習先進地方經驗做法,擴大用地指標流通范圍。汪建中還建議,加快鄉村規劃編制與審批;支持辦產業,拓展集體土地的多功能性,推動和美鄉村建設持續出彩;用好新政策,積極盤活農村土地,發展鄉村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