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奮力打造長三角產業輻射腹地——
“長”風勁,產業向“新”攀、發展乘勢起
風起長三角,潮涌大滁州。
作為長三角27個中心區城市之一的滁州,襟江帶淮,有著左右逢源的區位優勢。如何把區位優勢變成發展優勢?滁州人深知,產業強,則經濟強;經濟強,方能推動發展高質量。
正處于厚積薄發、動能強勁、大有可為上升期關鍵期的滁州,始終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作為最大機遇、最大勢能、最大紅利,主動靠上去、精準接上去、全力融進去,在奮力打造長三角產業輻射腹地的進程中,讓“亭好滁州”借“長”風,產業向“新”攀、發展乘勢起。
今年三季度,全省16個省轄市“賽馬”評議,滁州經濟運行、創新型省份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三項工作均居全省第一,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位居全省第三;其中,經濟運行連續七個季度居全省第一,創新型省份建設連續兩個季度居全省第一。
主動靠上去,牽手滁州“最大機遇”
從地圖上看,合肥在左,南京在右,滁州居中;視野再向東,瞄向更廣闊的長三角區域,滁州仍處于長三角中心區。
回首來時路,從“大滁城”時代邁向“大江北”時代,滁州的發展實踐也給出了最佳驗證。
白紙作畫,中新蘇滁高新區產城融合風生水起;“一體”加速,省際毗鄰區建設開局良好……左右逢源、向“東”而行的進程中,一個個務實合作成果可圈可點,夯實了融入的基石,積蓄了前進的動能。
再向前路行。市委七屆五次全會明確了“加快打造長三角的產業輻射腹地、高端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康養旅游目的地和吸引人才的集聚地,奮力開創現代化新滁州建設嶄新局面”的新目標。
市委書記許繼偉多次強調,“長三角一體化是滁州發展的最大機遇、最大勢能、最大紅利。”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全市上下形成共識,緊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機遇,加速推進滁州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走深走實。
深化與南京交流合作的同時,滁州不斷擴大在長三角的“朋友圈”,拓展“合作圈”,延伸“產業圈”,以期更深層次、更廣領域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產業分工與協作。
8月23日至24日,市黨政代表團赴浙江湖州學習考察,隨后又馬不停蹄地趕往上海市楊浦區和徐匯區學習考察,共同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走深走實。
無論是在湖州、楊浦或徐匯,參觀考察或座談交流,聚焦點始終是產業。如何借“長”風,進一步深化對接交流,完善合作機制,推動產業協作,深化協同創新,在各揚所長中攜手奮進,黨政代表團重點關注。
如今,我市已建立定期會商制度,每年共同舉辦南京都市圈黨政聯席會議。近三年,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十余次率隊赴南京高位推進合作事項,兩地各部門互動頻繁,頻次之高,前所未有。與上海市楊浦區、徐匯區達成合作協議,開展“科創+產業”戰略合作。與蘇州市、蘇州工業園建立常態化議事協商機制,全面深化兩市全方位合作和中新蘇滁高新區建設。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新蘇滁高新區累計招引工業項目300余個,協議總投資超900億元,來自長三角地區的投資項目占比達77%。
如今,中新蘇滁高新區正全面打造省際合作的典范、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典范;南京經開區鳳陽省際合作園、江寧-明光合作產業園、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定遠合作產業園,推動“寧”“滁”一體不斷向前;頂山-汊河、南譙-浦口省際毗鄰區新型功能區融合“加速跑”……
借力一處處熱潮涌動的“試驗田”,滁州正牽手這一“最大機遇”,在搶抓機遇中變“機遇”為“勝勢”,于高質量發展中書寫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高分答卷。
精準接上去,催生亭城“最大勢能”
一條滁河,寧滁相鄰。
近鄰變緊鄰,關鍵是要緊抓“產業”這個主引擎,堅持產業協同發展,建設南京產業的“協作區”“承接地”,圍繞兩地主導產業,瞄準產業鏈上下游龍頭企業招商,相互推進產業鏈協同配套。
位于寧滁“毗鄰區”南譙片區的飛利浦空調產研基地項目,2022年2月動工建設,當年12月20日即投產。該項目分三期實施,全部達產后,可實現年產空調500萬套、產值100億元。
針對飛利浦公司提出的產業鏈配套問題,南譙區主動與企業對接,到飛利浦和轄區5家空調家電配套企業實地調研。目前,博康模具、美業機械制造等已與飛利浦達成配套供應協議,飛利浦公司需要的鈑金、注塑件等基本實現滁州本地采購。
軌道交通產業是南京的優勢產業,大量的零配件企業則轉移至與中車浦鎮公司一河之隔的來安汊河鎮,并逐漸形成了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
“南京的龍頭企業為汊河提供了訂單,汊河為南京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最經濟、最穩定、最便捷的供應鏈。寧滁同城發展,共同促進區域經濟做大做強。”安徽盛世高科軌道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學榮這樣說。
以一個個項目為載體,滁州與長三角先發地區的關系日益緊密,合作方式持續創新,合作領域不斷拓寬。而更加精準的奮斗目標,則推動著滁州干一件成一件,在“比、學、趕”中把發展落差變為發展空間,更深程度參與長三角產業協同發展。
數據顯示,目前寧滁毗鄰區已累計落戶億元以上項目88個、總投資超800億元,90%以上的項目來自長三角、珠三角地區。
發揮好區位優勢,更需用好自身資源稟賦。
石英砂是生產光伏玻璃的主要原料之一,而滁州鳳陽是著名的“石英之鄉”。“雙碳”背景下,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加速。
滁州揚資源之長,以龍頭帶動鏈條延伸,“無中生有”布局新產業,推動產業發展按下“快進鍵”。
如今,滁州已構建起硅片、電池片、組件、光伏玻璃、邊框、封裝膠膜、焊帶等日趨完整的垂直一體化光伏產業鏈條,匯聚光伏制造規上企業45家,全球光伏20強企業有9家落戶滁州。
從無到有、從有到大、從大到強,光伏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產業規模持續壯大,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連續兩年在滁州召開。截至目前,全市落地和在談光伏產業重點項目達120多個,總投資超3000億元,累計完成投資近千億元。
時已至、勢已成,滁州又開始搶灘另外兩個潛力巨大的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儲能電池。
大力引進電池行業頭部企業的同時,滁州還積極引進一批配套企業延鏈、補鏈,引進正負極、電解液、隔膜、電池裝備等企業46家,產業鏈涵蓋鋰電池上中游。今年以來,已有20個新能源電池項目在滁開工,完成投資125億元。
搶灘新賽道,滁州還發揮自身優勢,共同下好安徽新能源汽車強省建設“一盤棋”。今年以來,全市億元以上新能源汽車項目在建89個,總投資超千億元。
聚焦產業鏈上下游“補、強、延、增”,全市突出八大產業鏈和“新三樣”產業,持續加大項目招引力度,著力推動產業縱向延伸、橫向聚集,不斷推進產業結構優化、技術迭代升級。
1至9月份,我市招引光伏、半導體等八大產業鏈項目335個,占全市億元以上招商引資項目的79.8%。1至9月份,全市新簽約“新三樣”億元項目149個,占八大產業鏈項目的44.5%,總投資1212億元,單體平均投資規模8.1億元;全市新開工“新三樣”億元項目118個,占全市新開工項目的40.3%;全市新投產“新三樣”億元項目105個,累計到位資金288.6億元。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三樣”出口38.2億元,位居全省第二,增長44.7%。
借機遇之勢,滁州實現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在新賽道上踏歌而行。
全力融進去,用好皖東“最大紅利”
大項目、好項目選擇滁州,看的是滁州的招引力度與誠意;落戶滁州,見證的是滁州服務保障的速度與效率;扎根滁州,憑的是滁州營商環境穩定的當下與預期。
在滁州,全市上下始終不變的信念就是,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第一戰場”“一號工程”。今年以來,滁州精準聚焦新興產業,全力攻堅重大項目,推動招商引資高質量發展。
農歷新年伊始,市委、市政府即召開全市“雙招雙引”暨深化“一改兩為”工作動員大會,對全年招商引資工作進行全面動員部署,吹響沖鋒號角。
“春季攻勢”“夏季攻勢”……攻勢不斷、招引不停。聚焦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點區域,市級領導率先垂范、主動出擊。今年以來,市級領導共外出高位推進百余批次,拜訪企業300余家;各縣(市、區)和滁州經開區、中新蘇滁高新區主要負責同志外出招商600余天。
讓滁州的企業“朋友”多起來,讓更多的企業“朋友”在更多的區域推介滁州。以“投資安徽行”系列活動、2023世界制造業大會光伏(儲能)產業供需論壇暨重點招商項目集中簽約儀式為契機,全市上下深抓有效投資,多元招商務實有效。
項目引進來、落下來、成長起來,靠的是營商“軟”環境支撐;擦亮營商環境好品牌,需要一連串實打實的為民為企服務舉措。
省外對標蘇州,我市牢固樹立“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營商環境就是競爭力”意識,以全維度的服務意識、全鏈條的服務理念、全流程的服務質量、全方位的服務措施,持之以恒打造并持續擦亮“亭滿意”營商環境服務品牌。
光伏企業用電要求高,哪怕停電一秒,“復機”帶來的損失就達百萬元以上。“當我們遇到棘手問題,園區總能第一時間了解并且快速解決。”福斯特(滁州)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許偉介紹,“滁州經開區管委會協同當地供電部門多次解決了企業的供電問題,避免了巨大損失”。
滁州秉承“親商、安商、富商”理念,堅持“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組建市產業鏈工作專班和產業鏈黨委,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產業鏈鏈長和產業鏈黨委第一書記。定期召開產業鏈工作推進會、企業家早餐會和產業鏈黨委會議等,研究解決項目簽約、開工、投產、運營等各環節問題,推動全市光伏等八大產業鏈健康快速發展。
想企業之所想、想企業之將想、想企業之未想,始終和企業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更多的功夫需要下在日常、落在平常。
我市圍繞“聯企訪企紓困、問題辦理質效、為企服務機制、要素保障能力”四個方面,深入開展“為企優服務提升年”活動,推動為企服務工作質效實現大提升。在省季度“賽馬”評議中,滁州營商環境連續6個季度位居前三位。
常態長效抓好“遍訪企業、助企紓困”工作。全市領導干部“深入聯企、深度助企”,同時壓實各地包保干部責任,督促1300余名“首席服務員”定期上門與4500余家企業和項目聯系人面對面溝通交流,真心實意為企業送政策、解難題。1至10月份,市、縣兩級遍訪企業22316家次,辦結訴求3838件。
問題收上來,服務跟上去,堵點解決好。
市企業服務中心認真梳理各個渠道收集到的企業訴求,堅持一般問題及時辦,難點問題專題研究辦,切實辦好企業“急難愁盼”。1至10月份,共發出交辦單204件,通過“為企服務平臺”線上收集企業訴求4863件,辦結率99.98%。
對標長三角先發地區,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不但贏得了客商青睞,也堅定了他們在滁發展的信心。隆基等企業不僅紛紛追加投資,產值和營收也逐年攀升,并帶動上下游配套企業落戶滁州,做強光伏產業鏈。放眼更廣闊的皖東大地,借長三角“東風”,搭一體化“快車”,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滁州上演“招來一個、引來一群、集聚一條鏈”的發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