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走訪醫院發現,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病例近來增多;專家支招——
談“支”無需色變 科學應對是關鍵
滁州網訊(全媒體記者湯 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發于秋冬季節。近日,記者從滁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童醫院了解到,連日來,兒科門急診患者數量處于高位運行狀態,兒童肺炎支原體等呼吸道疾病的感染和發病人數呈逐漸攀升態勢。該院副院長鐘沖表示,重視和預防感染肺炎支原體,科學應對和規范治療很關鍵。
11月8日上午9時許,記者剛踏進兒童醫院兒科門診區域,就聽到了陣陣輕咳聲。輸液大廳里人滿為患,坐滿了正在輸液和等待叫號的孩子和家長。市民樊女士滿臉焦急,她一邊抱著孩子,一邊緊盯著叫號大屏。她說:“孩子已經發燒好幾天了,一直不見好,早上起來咳得更厲害了。帶到醫院檢查發現感染了肺炎支原體,正準備輸液。”
“進入秋季以來,尤其是國慶以后,我們的門急診量明顯上升,每天約1000人次,其中肺炎支原體就診量占了至少一半。”鐘沖告訴記者,通常肺炎支原體每3至5年流行一次,兒童是易感易發的主要人群。那么肺炎支原體感染是一種怎樣的疾???它都有什么癥狀?據其介紹,“肺炎支原體是介于病毒和細菌之間的微生物,主要通過呼吸道感染和飛沫傳播,雖不是傳染病,但是具有傳染性,主要臨床表現是發熱、咳嗽、咽痛、流涕等,早期的癥狀和普通流感較為相似,因此容易被家長忽視。”
兒童感染肺炎支原體,大部分雖然是上呼吸道感染,但是仍有相當一部分出現下呼吸道感染,也就是俗稱的“肺炎”。一旦出現肺炎,臨床表現就會更重一些,這時便可在影像學下更直觀地確診。“確診后,我們一般會采取動態追蹤的攝片方式,也就是治療期間不止一次拍片以幫助準確評估病情進展。”鐘沖向記者展示了一名患兒前后做的兩張CT片,之前這名患兒的肺部因感染而出現了大面積的陰影,這代表一個肺段受到影響,同時還伴有胸腔積液的可能,經過幾天的規范治療,能看到先前受到影響的陰影范圍已經明顯縮小,少量胸腔積液也基本吸收。
肺炎支原體感染大多數時候癥狀輕微,對人體影響較小,家長不用過度擔心和焦慮。部分患兒病情進程變化較快,癥狀表現為持續高熱、呼吸急喘等。這種情況就要引起家長的高度警惕,應當盡快帶孩子到醫院就診。預防重視方面,鐘沖建議,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打噴嚏或咳嗽時掩住口鼻,盡量不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適當進行戶外運動。同時,公眾也應加強個人防護,降低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