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3年11月3日10版)
又到了油菜播種的季節,今年,全椒縣柴崗村谷子堆家庭農場負責人胡海傳不再為播種難發愁了。“以前我一直用機開溝加播撒的辦法種油菜,但產量就是提不上去。沒想到安農大的教授們研制出來的播種機,幫我解決了大問題。”胡海傳說。
菜籽油香,但不好種。長期以來,油菜機械化播種環節,一直面臨種子小而輕、破損易粘附型孔,播種量小不易精量控制,幼苗怕漬害需開畦溝等實際難題。
8年來,為破解油菜精量播種短板,安徽農業大學工學院副教授李兆東和團隊成員一直圍繞如何播好“一顆小小油菜籽”在忙碌和探索。“農民的難題就是我最重要的課題,能夠為農民改變傳統耕作方式做些實事,我感到很自豪、很欣慰。”李兆東說。
李兆東團隊依托安徽省智能農機裝備工程實驗室,創新研發了具有低損配氣流道的擾動氣力組合式排種技術,可使完好的油菜種子均勻播入種溝內;開發了光纖計數與車載雷達/北斗組合測速閉環控制技術,實現復雜工況下播種量可調可控;基于“擠壓成型”原理,設計了集“破土—翻土—分土”工序一體化貫通式畦溝整備裝置,為解決黏重土壤條件下油菜漬害問題提供了可行舉措,破解油菜播種核心技術難題。
成果誕生在實驗室,但是只有走出實驗室、惠及更多農民群眾才能釋放更大價值。2022年9月,該團隊聯合安徽宏翔農業機械有限公司,研制出一種新型氣力式油菜精量播種裝備。該裝備采用“多模塊組合設計”架構,通過旋耕埋茬、畦溝整備、帶狀施肥、精量播種和智能監控“五位一體”技術集成,機具一次下田可同步完成破茬、施肥、旋耕、開畦溝、開種溝、氣力精量播種等多道作業工序。經過測試,機械化精量播種油菜單產221.4公斤每畝,比撒直播產量增加25.7%。
很快,該裝備已在馬鞍山、銅陵、池州、蕪湖、淮南等地實現了推廣應用,示范面積超過6萬畝,輻射帶動面積超過10萬畝,被列為2022年安徽省“兩強一增”補短板新機具研發項目,入選2022年省農業主推技術,填補了安徽省油菜機械化種植無自主研發播種機的空白。
目前,李兆東團隊圍繞油菜全生育周期,足跡遍布馬鞍山、銅陵、蕪湖、池州、安慶等沿江油菜主產區11個縣(區),在含山縣、樅陽縣、和縣分別依托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農機專業服務合作社、家庭農場建成了油菜機械化播種試驗示范基地3個,示范面積達3000畝。
農業現代化離不開農業機械化、智能化。近年來,安徽農業大學先后與50余家企業開展農機補短板產學研合作,研發了可調寬窄行高速水稻插秧機、水稻覆膜旱穴播機、小麥雙軸滅茬旋耕播種機、秸稈移位玉米免耕播種機、玉米大豆復合種植專用播種機和氣力式油菜精量播種機等20多款農機新產品,在全省各地進行了大面積推廣應用,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關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5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