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來,皖東地區持續干旱少雨,森林防火形勢十分嚴峻。
天長市林地面積60.06萬畝,森林覆蓋率34.21%。西南西北高崗丘陵片區、市區城西林區和環高郵湖西岸灘涂,集中分布著10多處萬畝林區。為預防和減少森林火災發生,該市以扎實推行林長制為抓手,建立“市、鎮、村、組”四級林長制工作機制,加強人力護林管林力度,利用信息智能實時監控,在全省率先打造森林防火信息化高科技管理平臺系統,握指成拳筑就森林防火安全屏障。
林長靠前 堅守一線
“深秋季節,天干物燥,來高郵湖西岸灘涂林區觀鳥、野炊、欣賞湖景的人越來越多,一定要守好進入灘涂林區的路口,確保火種不進湖灘、火源不入林區。”一大早,仁和集鎮東風村湖灘林區入口處,村黨總支書記、村級林長朱元曄,就林區防火要點,對護林員、退役軍人老劉再三叮囑。
東風村段湖岸灘涂林區面積有5700多畝,占全村面積45%以上,森林防火壓力大。除了森林防火標識牌、橫幅標語隨處可見,林區主要道口的無線語音提示桿、護(管)林員的電動小喇叭也在不停播放防火須知。
“我鎮聚焦秋季森林防火重點,充分發揮護林員巡林護林職能,堅守森林防火第一線,嚴防火種入林、嚴控野外用火。”仁和集鎮副鎮長胡立文說,該鎮組織三級護林隊伍,發動鎮村干部、基干民兵、護林員400余人,在環高郵湖西岸仁和集段3.3萬畝灘涂林區的30多個路口、60多處墓地卡口,開展森林防火、文明祭祀勸導。
三位一體 智慧護林
今年中秋和國慶兩節以來,天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業局)森林防火智能監控中心的劉連明、丁建恒就成了大忙人。每天他倆都要通過“智能護林”實時監管系統,巡視該市各林區森林防火監測站點有無森林火警異常情況。
去年9月,天長市投資995萬元采購“智慧護林+守土”服務,利用通信鐵塔布設、安裝360度無死角高清攝像機,建成185個“森林防火+耕地保護+礦場防盜采”視頻監控站點,覆蓋該市95%以上林區、耕地及礦山區域,重點對森林防火等進行24小時實時監控。
該系統還支持火點定位導航,具有強大的二維三維地圖功能,在地圖上可以直觀地查看告警點周邊的防滅火資源,如救援隊伍、防火隔離帶、護林員、附近水源、避難場所等,便于快速調度有效資源。在識別到煙火時,系統同步通過鐵塔視聯平臺、林長手機APP、短信等方式,將預警信息推送給值班人員。
“我市在森林防火執法動態監管中,率先引入智能化監管、精準化識別、自動化處置執法模式,實現‘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全面提升森林防火減災的及時性、準確性和有效性。”據天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業局)局長王玉華介紹,該市智慧監管平臺運行以來,已產生有效森林火災預警信息187條,自動下發任務59條,處理疑似森林火災17宗。
空中支援 高效防火
金集鎮草廟山林區,在林場工作人員的操控下,一架無人機緩緩升空。由森林和農田構成的壯美畫面,實時傳到顯示屏上。“一旦畫面中出現異常情況,無人機便可實時抵近查看識別。”金集鎮林業站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遠程遙控無人機,可大范圍開展森林火情動態巡查,在短時間內完成日常巡護。
和草廟山林區一樣,天長全市各林區工作人員和志愿者,使用高性能小型多旋翼無人機,對多個森林防火重點區域,進行全方位、全覆蓋的圖像實時巡查。“今年以來,我市森防無人機巡航580余架次,第一時間發現、制止野外違規用火,做到見煙就查、見火就滅。”目前,天長市已建成無人機巡航巡護控制中心1個,新建無人機點位8個,配備智能無人機3臺、小型無人機17臺。
記者了解到,在持續加強人防工作力度的基礎上,隨著高科技手段的陸續“上崗”,天長市森林防火已構建起山有人管、林有人護、責有人擔的森林自然資源保護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