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燦燦、沉甸甸的果實,將枝繁葉茂的果樹壓彎了腰,眼下正是秋月梨豐收的季節。
采摘、搬運,分類、貼標,入盒、裝車……9月28日,在國家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南譙區大柳鎮良農金梨專業合作社,五六十位工人師傅有條不紊地忙碌著。“工錢是140元一天,我一年收入有4萬塊左右。”曲亭村瓦店組70歲的村民馬忠學告訴記者,“像我這么大年齡,還能在家門口干活,掙錢、顧家兩不誤。”
“我已經三個通宵沒有睡覺了,天天晚上加班發貨,只有白天抽空打個盹。”合作社董事長王忠滿臉疲憊,卻難掩豐產又豐收的喜悅,“昨晚3萬多斤秋月梨,滿載2輛貨車送到浙江嘉興。”
王忠切開一枚新鮮的果子,向記者介紹:“我們家的秋月梨,皮薄、核小、無渣,肉質細脆、甜度高、口感好,有著獨特的清香味。”恰逢中秋、國慶“雙節”,加上水果品質較高,使得他家的秋月梨非常暢銷。目前,合作社市場主要面對蘇浙滬地區,“前兩天南京4家大型企業,一下訂購1萬多盒禮盒裝”。
王忠告訴記者,因受物流條件的限制,目前線上銷售局面并不樂觀。“今年水果預計總產量約400萬斤,只能賣出去200萬斤左右,另外一半受儲存、銷售、加工等條件限制,只能白白浪費。”王忠遺憾地說。
為此,合作社已經建設3個200平方米的冷庫,“在2至3度的條件下保存,梨子賣到過年都不成問題”。此外,合作社在銷售鮮梨的同時,計劃投資建廠進行深加工,推出冰糖燉梨、梨膏糖、梨汁飲品等產品,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以更好地解決閑散勞動力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助力鄉村振興。
據介紹,大柳鎮良農金梨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由返鄉創業青年王忠注冊成立,是一個集種植養殖、生產銷售、經營加工、休閑娛樂、現代農業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現有管理人員10名、員工約120名,從蚌埠市聘請果樹種植專業技術人才從事技術指導和果園管理。
特色產業是農民群眾增收致富的新渠道,讓鄉村振興煥發出勃勃生機。記者從大柳鎮了解到,除了良農金梨專業合作社,該鎮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生態優勢、文化優勢,鄉村特色產業正逐漸步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近年來,該鎮積極發揮滁菊原產地優勢,強化建設滁菊產業示范園,圍繞育苗基地、種植示范基地、滁菊研學基地、科技小院等4個方面同步推進。
特別是今年,該鎮滁菊栽植面積逾600畝、瓜蔞面積近400畝、芡實面積逾500畝、蔬菜面積100余畝、茶葉面積近1000畝,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同時,食用菌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明楓食用菌和江柳食用菌生產規模達到60萬斤。
目前,大柳鎮積極推進農文旅深度融合,結合江淮分水嶺風景道和產業分布,打造“產旅融合示范帶”和鄉村振興示范村,聚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區,重點發展小北營地、金甲溪漂流等文旅配套產業,走出一條便民利民、富民惠民的鄉村振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