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3年9月21日12版)
絢麗的金秋,用瓜果飄香谷滿倉回饋耕耘者,農民唱,唱農民,歡歌樂舞,激情澎湃。
9月20日,第九屆中國農民歌會在滁州唱響,展現山川田園熱氣騰騰、日新月異的進步氣象,撫慰散落在美麗鄉村里的文化鄉愁,書寫高天厚土之間“新農人”賡續歷史文脈的精彩一筆。
30多年前的小崗村“大包干”,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專門為8億農民群眾打造的國字號文化品牌——中國農民歌會,再次在滁州唱響,反映農業農村發生的深刻變化,銘刻農業改革勇毅前行的腳步。這農業的嘉年華、農民的“音樂節”,激勵新時代農民群體更加積極地投身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踐,讓日子越過越紅火、生活更上一層樓。
嘹亮農歌,唱出致富路上的文化自信。安徽聚力打造“千億斤江淮糧倉”,糧食產量連年豐收,綠色食品產業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萬億元,下大力氣做好“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增值大文章,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通過“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加快建設彰顯徽風皖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我省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邁進,努力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走在全國前列。農業是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是獲得感越來越強的群體,農村加速建成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好生活有機融合的幸福家園。質樸歡樂的農歌,源自“三農”發展氣象一新,源自農民群眾精氣神不斷提升。
嘹亮農歌,唱出鄉土文化中的時代內涵。鄉村振興,既在塑形,也在鑄魂。立足鄉村和農民主體,我省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不斷豐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以文興業,以文惠民,為產業振興提供更多源頭活水,不斷潤澤百姓美好生活。本屆農民歌會“1+8”活動中,各類村晚文藝、非遺技藝、戲曲展演、鄉土畫作,描繪鄉親們身邊的景和事,帶著泥土上凝露沾香的情與味,寄予了對于那山、那水、那田的鄉愁,傳遞了勤勞質樸的美好品行和“勞動創造幸福”的生活理念。農民群眾祖祖輩輩把心靈和種子一起埋進生老于斯的土地,蘊藏的創造精神、文化情懷不斷被激發出來,激活鄉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正描繪出一幅幅山川與人文共美、生活與產業共進的絢麗鄉村畫卷。
嘹亮農歌,唱出“擼起袖子加油干”的豪情壯志。回蕩在田間的鏗鏘鼓點、優美旋律,為農業高質量發展加油助威,增進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社會氛圍,推動形成打造萬千美麗鄉村、造福萬千農民群眾的合力。接下來,我們把更多現代生產要素、先進理念和思想帶到沃土,把更多優質特色產品、鄉村美麗風光、優秀傳統文化等推向世界,讓農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鄉村更美麗。未來再次相約瑯琊山下,在這片“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鄉風民謠代代傳唱的土地,拉起質樸剛健、同心筑夢的農歌,將越發舒心、歡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