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上下深入開展“思想大解放、環境大優化、能力大提升、作風大轉變、任務大落實”和“六破六立”大討論之際,市黨政代表團赴湖州、楊浦、徐匯三地考察學習。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徐軍在接受訪問時表示:這是一次深化交流合作、開闊視野的對標之旅,也是一次凝聚發展共識、比學趕超的奮進之旅,將更加激勵我們緊抓一體化發展這個最大機遇、最大紅利、最大勢能,發揮滁州產業基礎、合作平臺、區位空間等優勢,以更高標準干在實處、走在前列。
徐軍說,通過此次考察學習,我們深刻感受到先發地區的先進理念、創新活力,找到了差距、認識了不足。近年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持續穩定向好,但放眼長三角地區,相比較三地,我們在全國發展大局中找定位、作貢獻的謀劃還不夠充分。比如,湖州致力打造“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的城市品牌、徐匯著力構建“在上海、為全球”的外向經濟模式、楊浦全力爭做“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最佳實踐地”。這些啟示我們做好發展改革工作,必須要有更高的標桿,不能局限于省內比、縱向比,要敢于同滬蘇浙先發地區比;必須要有更寬的視野,不能停留于一域一地謀篇布局,決不能滋生“小進即滿、小富即安”的自滿觀念。
徐軍表示將認真學習好、吸收好三地的先進理念、典型經驗、優秀做法,切實把學習收獲轉化為推動現代化新滁州建設的內在動力,時刻增強“慢進是退、不進更是退”的緊迫感,進一步拉高標桿、奮勇爭先,勇當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下一步將重點在以下方面發力:
在擴大有效投資穩增長上再突破。認真落實“投資安徽行”部署,深入實施有效投資攻堅行動,最大限度釋放投資增長潛力。推動項目建設提速提效,加強重點項目全流程服務監管和要素保障,推進計劃項目早開工、在建項目早竣工、竣工項目早投產,確保全年億元以上項目新開工500個、新竣工300個、新投產250個。做強做實項目謀劃儲備,搶抓國家最新出臺的促進民間投資17條等政策機遇,組織開展項目集中謀劃月活動,動態調整項目庫,確保在庫億元以上項目始終保持1000個以上。發揮基礎設施項目支撐保障,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中央預算內投資、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加快推進滬渝蓉高鐵、合新高鐵、合滁第二通道、寧洛高速改擴建、明光通用機場等項目建設。
在新興產業培育增動能上再突破。緊盯先進光伏、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新三樣”、搶抓新賽道、培育新動能,加快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讓新興產業鏈“枝繁葉茂”,爭當先進光伏產業全省第一城、動力電池產業全省第二城、新能源汽車產業全省第三城。鞏固光伏產業優勢領先地位,圍繞龍頭企業抓招引、重點企業擴產能、在建項目促投產,確保全年光伏產業產值超1200億元、力爭1500億元。持續提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在全省的位勢,全面啟動實施“鏈主”企業、汽車零部件企業、后市場培育計劃,加快推進整車項目落地,推動汽車產業集群發展。推動新興產業聚鏈成群集群成勢,加快省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向集群化、融合化發展,打造一批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千億級、百億級產業集群。
在一體化發展促融合上再突破。聚焦聚力“長三角的產業輻射腹地、高端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康養旅游目的地、吸引人才的集聚地”建設,下功夫、出實招,主動靠上去、精準接上去、全力融進去,奮力在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上展現更大作為、作出更大貢獻。推動頂山—汊河、浦口—南譙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提檔升級,積極爭取更多政策支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項目布局,確保快突破、快見效。加快推進天長—六合、明光—盱眙毗鄰合作,形成一批實質性成果。用足用好寧滁結對幫扶政策,推動三個皖北省際產業合作園區建立“管委會+公司”實體化運營模式,推進一批項目落地,盡快取得標志性成果,加快皖北地區全面振興。深化與楊浦、徐匯“科創+產業”合作,辦好2023年長三角創新創業發展聯盟大會,推動人才、技術、資本等創新要素跨區域流動,共同打造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