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全媒體記者包增光 通訊員汪啟湖)近年來,天長市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為目標,著力建機制、強投入、補短板、上水平,堅持做精、做美“水綠花文”四篇文章,融入“城市雙修”和海綿城市理念,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宜養”城市。
以水為脈,打造生態天長。貫通市區四河兩渠匯入白塔河,支撐內部水循環、外部水連通的生態綠軸,以濕地公園為城市綠核,公園游園交織成網,把穿越城市的河流建成綠色發展軸。加強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實施護城河等河道溝渠綜合整治,通過“漁民上岸”“就地上樓”等工程,使城中河蝶變民心河。目前,已有20余處住宅小區濱水而建,近10萬居民與水為鄰。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嚴格執行城市藍線和綠線管理,該市藍綠空間占比51.35%。建成區內受保護濕地總面積196.78公頃,城市濕地保護實施率100%。
以綠為韻,打造綠色天長。持續開展“綠滿天長”專項行動,打好規劃建綠、拆墻透綠、擴路增綠、見縫插綠“組合拳”,三年多建設完成54個創園項目。在公園綠地建設中,補充完善動植物資源庫,近三年鄉土適生植物應用率87.32%。堅持綠化與道路同步規劃、同步施工,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90.13%,立體綠化實施率50%。新建南市區路網工程,提升改造23條道路綠化工程,林蔭路覆蓋率80.29%。建成45公里城市綠道,自行車和步行系統貫穿其中,萬人擁有綠道長度2.32公里,綠道服務半徑覆蓋率99.11%。
以花為鏡,打造多彩天長。科學配置“喬、灌、花、草”,注重品種、造型、色彩搭配,做到“一路一彩、一路一景”。實施城市提質工程,對市區十多條道路進行綠化、彩化提升改造,同時在天康大道交叉口等道路島頭處點綴花鏡、草花,豐富島頭景觀效果。城市四季有花、四季常綠,形成“人在花中走、車在林下行”的園林景觀。
以文為魂,打造人文天長。制定“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實施方案”,將千年古城的文化積淀融入公園建設,著力打造從紅草湖公園到濱河公園的城市歷史發展軸。復建胭脂山公園,保留歷經百年滄桑民國時期的老圖書館和周邊古樹名木,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古樹名木及后備資源保護率100%。新建崇本門和西月城等公園景點,通過舊城改造等方式,改善老城居民居住環境,保存城市歷史風貌和文化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