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皖北的高質量發展,就沒有安徽的高質量發展。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7月27日召開的中共安徽省委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提出,到2027年推動皖北全面振興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快跟上全省和長三角高質量發展步伐。
“皖北地區人口占全省的近五成、糧食占六成、GDP占三成,是安徽省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板塊,在全省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 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郭浩介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皖北發展,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支持政策,推動皖北發展呈現諸多積極變化,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較突出。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把皖北發展擺在更加突出位置,進行了全面系統部署,提出到2027年推動皖北全面振興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快跟上全省和長三角高質量發展步伐。
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全會精神,下一步安徽將高水平建設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加快發展綠色食品、新材料、新能源三大產業集群生態系統,深度融入汽車及零部件、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三大產業配套體系。推進皖北農業現代化建設,做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畜頭肉尾”增值大文章。
提升皖北中心城市能級和輻射帶動力,下一步安徽省將加快蚌埠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支持阜陽打造長三角區域重點城市和帶動皖北、支撐中原城市群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亳州爭創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試驗區、歷史文化與中醫藥養生旅游城市。推動蚌埠-淮南、宿州-淮北一體化協同發展,支持蚌埠-淮南合力打造淮河生態經濟帶區域中心城市,宿州-淮北合力打造蘇魯豫省際毗鄰區域新興中心城市。分類培育一批縣域現代化中小城市。
在強化人才和基礎設施支撐方面,下一步,安徽省將以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為旗幟性抓手,實施皖北全面振興急需人才引育工程,推出更具吸引力的高端人才、柔性引才激勵政策措施,加快打造長三角職業教育基地,支持建設一批技術研究中心、服務中心等創新平臺。加強淮河以北交通等基礎設施規劃布局,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