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滁州,驕陽似火。行走在南譙區唯一的民族村——章廣鎮孟洼村,一條條水泥路蜿蜒向前、一棟棟房屋錯落有致、一個個產業大棚如同一粒粒種子,萌生著新的希望。
近年來,孟洼村在統戰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把黨建引領作為鄉村振興的“總引擎”,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鄉村振興的“牛鼻子”,在打造鄉村新引擎、培育產業新業態、建設環境新生態和促進民族團結新氛圍上積極探索,形成有特色、有亮點、可復制、可推廣的先進經驗,譜寫出民族團結進步鄉村振興發展的新篇章。
堅持黨建引領,提升鄉村振興“引領力”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關鍵在黨,關鍵在人。
孟洼村位于南譙區西部山區,全村共18個村民組,戶籍人口2331人,其中回族人口736人。長期以來,村里以種植水稻、花生等農作物為主,輔以種植麥飯石桃、梨樹等經濟作物,結構單一,競爭力弱,附加值較低。
圍繞推進民族鄉村振興,孟洼村從隊伍建設破題,通過實施民族鄉村人才振興計劃,培育本地人才、引進外地人才、吸引鄉賢回歸、選優配強村黨組織帶頭人、培育壯大農村致富帶頭人,幫技術、幫項目、幫資金、幫信息,民族鄉村發展能力不足、發展條件欠缺的困局一一得到破解。同時建強領導班子,選聘本科大學生回村任職,提升3名村干文化水平,使得該村兩委班子年齡、文化結構更加科學合理,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明顯增強。
一名黨員一面旗、一支隊伍一面墻。孟洼村加大在少數民族中發展黨員力度,發揮關鍵作用,用“少數語言”宣講“主旋律”。目前,全村少數民族黨員11名,占黨員總數的13%。在抓好黨建引領民族團結的同時,該村全力推進困難群眾幫扶,把黨支部建設成為推動村級發展進步的“火車頭”,村干部致富帶頭人通過結對幫扶、實踐教學等多種方式,帶領一批群眾共同致富。近年來,5名黨員干部與15戶27名困難人口開展結對幫扶,做到少數民族困難戶幫扶應幫盡幫。
拓寬發展思路,激發集體增收“源動力”
產業興,鄉村富。在不斷激發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內生動力、加快民族地區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同時,新的鄉村業態、新的發展模式也在孟洼村不斷涌現。
深化改革激活力。該村依托農村承包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大勢,放活用活土地經營權,以土地入股、土地流轉、土地托管等多種經營方式,流轉土地3000畝,占全村承包耕地的80%以上,培育特色種養業合作社5個,解決80余名村民就業,年務工增收人均1.5萬元,有效推動民族村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效銜接。
招商引資育產業。該村充分利用麥飯石資源優勢積極開展農業招商,廣泛吸引資本下鄉,先后招引浙江客商新建滁州市金穗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計劃投資2000萬元,發展食用菌產業;招引寧波鵬毅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建成紅薯1000畝生產基地;招引立文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麥飯石桃300畝。
搶抓機遇爭政策。2019年以來爭取省、市、區少數民族項目資金304萬元,建立村級草莓基地和食用菌基地;爭取扶貧資金100萬元,建設冷庫倉儲項目;爭取區現代農業發展資金30萬元新建果蔬基地40畝46個大棚;爭取水庫移民資金建設60千瓦光伏電站一座。2022年,拿出自有資金,加上爭取的扶持資金,建設5棟約7500平方米的倉庫廠房,村集體收入達50余萬元。
推進文化傳承,凝聚民族團結“向心力”
“村子變得越來越美了。”村民劉阿姨說,“以前,村里沒路燈,一到天黑到處黑漆漆,現在好了,路燈裝了,道路也美化了。”得益于人居環境整治,如今的孟洼村庭院環境、村組道路都實現了綠化、美化、亮化、凈化。
近年來,孟洼村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在農業設施建設上加大投資,新建修繕當家塘壩11口,7.62公里管道式灌溉泵站一座,打通了農田服務“最后一公里”。在村莊環境改善上,修建了民族大道、在中心村莊安裝路燈60余盞,新建民族村門樓和“民族村旅游產品展示及電商交易中心”,通過交易中心延伸運營鏈,擴寬銷售渠道。圍繞“改路、改水、改廁”等重點工作,投資1300萬元實施道路硬化、污水站建設、污水溝清潔等工程,實現了民族村的生活污水全納管,垃圾分類全覆蓋,廁所整治全提升。
孟洼村在推進民族文化工作中,以民族村文明創建為載體,積極挖掘少數民族元素,探索文化傳承、文化融合新路子。該村完善文化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服務大廳、圖書室、文體活動室、衛生室等,安排專職人員為群眾提供服務。充分利用特色村寨近15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通過圖片文字全方位闡釋和展示回族的節日、服飾、飲食、婚禮等民俗,營造“民族一家親,共筑中國夢”的濃厚氛圍,以“民族團結+文化繁榮”融合發展,助力民族鄉村振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