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榮
薛榮,女,1976年3月生,中共黨員,定遠縣西卅店鎮高潮村薛榮種植家庭農場負責人。2015年,一場大火帶走了薛榮丈夫楊偉的生命,留下了楊偉因擴大經營自家水果種植場借下的外債200余萬元,薛榮勇敢地承擔起所有債務,把每筆欠款清清楚楚地記錄在賬本上,辛辛苦苦經營農場生意,信守承諾,存夠一筆錢,就還一筆,5年后還清所有欠債;她雛燕反哺、回饋社會,吸納帶動周邊12戶貧困戶到種植場工作,幫助他們成功脫貧,為鄉村振興貢獻巾幗力量。薛榮獲評滁州市“百名農村產業女性帶頭人”、定遠縣“最美巾幗脫貧攻堅人”榮譽稱號。
突遭變故,誠信做人勇挑重擔
薛榮和丈夫楊偉婚后,家庭收入主要靠楊偉種植大棚水果來維持。2015年,楊偉想擴大種植規模,深思熟慮后,決定發展草莓、西瓜種植,前后貸款加借款200余萬元,用于流轉土地、建設大棚、架設附屬設施、購買幼苗等。
2015年12月23日晚,楊偉照例住在種植場看管著幾十個大棚的草莓,因電路故障引發火災,帶走了楊偉年輕的生命,也帶走了薛榮平靜的生活和希望。不久,債主們紛紛來詢問什么時候可以還債?此時,薛榮面對的是200余萬元的債務,也面臨著2個選擇:是轉讓家庭農場,還是繼續丈夫的事業?經過一番考慮,薛榮抹干眼淚,堅定地說:“家庭農場是楊偉心血,是我和楊偉共同的希望,現在他走了,我要替他看著、守著!夫債妻償,所有的賬我來還!”就這樣,薛榮這個柔弱的農家女擔起了償還債務、繼續丈夫未盡事業的重擔。
窮且益堅,為還債吃得苦中苦
薛榮將襁褓中的幼子交給婆婆,沒日沒夜地泡在農場。寒冬臘月,為了保住大棚不被雪壓塌,她和工人日夜輪班,冒著嚴寒清理大棚頂上的積雪;西瓜熟了,頂著烈日一個一個摘,再拉到縣城去賣,有時當天賣不完,她就睡在車里,第二天再回來;凌晨進大棚照看秧苗,天亮去市場售賣瓜果,一天休息不到幾個小時。為了早日兌現承諾,薛榮把每筆欠款清清楚楚地記錄在賬本上,放在枕邊,按輕重緩急列了還債清單,1000元、3000元、10000元......她以此警示自己,無論多苦多難,都要信守承諾,踏踏實實地把欠賬還完。每次還完一筆帳,薛榮都會認真地勾掉。“我想好好經營家庭農場,努力掙錢把債還掉,不讓借錢的鄉親寒心。”薛榮說。
每個月,薛榮都會主動給還未還上錢的鄉親們打電話,了解他們現在是否急用錢,她誠懇地道歉:“拖了這么久實在抱歉,你們放心,只要我還在,一定會把欠債還上!”聽到這句話,親戚鄉鄰們心里都有了底。他們看著薛榮為了還債這么拼命,反而告訴薛榮,錢不急用,要照顧好身體。她不懈努力,用了5年時間于2020年8月,將債務全部還清,她忍不住抱著婆婆和孩子大哭一場,壓在她心底的石頭終于卸下。
雛燕反哺,傳遞溫暖傳遞大愛
2016年,西卅店鎮黨委政府了解到薛榮的情況后,幫助她聯系當地農村商業銀行辦理了5萬元扶貧小額信用貸款,解了她的燃眉之急。駐村工作隊還幫她爭取到10萬元江淮分水嶺項目資金。在各方的關懷下,家庭農場的生產經營慢慢走上了正軌。“要是沒有黨的精準扶貧政策,沒有脫貧攻堅小額信貸的幫扶,就沒有我的農場我的今天,所以我要力所能及地多去幫助他人。”薛榮說。
薛榮這么說,更是這么做的。通過不斷鉆研和外出學習觀摩,薛榮家庭農場已經發展到60個大棚,隨著種植技術提升,瓜果質量和效益都得到很大的提高。為了感恩黨和政府的幫助,2016年,薛榮決定吸收身邊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家庭成員到農場工作,董玉書是農場的工人,她原本在外打工,由于被機器軋斷了手,家里生活陷入困境。薛榮主動找到她,希望她能來農場上班,每月能拿到2500元的工資。“說薛榮姐救了我的家也不為過,我這樣真的很難找工作。”董玉書說著紅了眼眶?,F在,薛榮家庭農場長期有20名工人,年均人工資1.5萬元左右。
“接下來我想嘗試發展民宿、采摘、垂釣等鄉村旅游項目,招工我首選家里有困難的人。習近平總書記教導我們:幸福生活都是奮斗出來的。只要大家愿意跟我一起奮斗,我們一定能過上更好更幸福的日子。”薛榮信心滿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