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2023年5月23日A05版)
吳維朝會定期檢查太陽能路燈。
年近七旬的吳維朝,是滁州天長市鄭集鎮川橋村后灣隊千秋園公墓的一名普通管理員,由于他為村民修橋、鋪路、裝路燈,長期堅持關愛孤寡老人和殘疾孩子、幫助貧困家庭,上演了一幕幕感人故事,被當地村民親切地稱為“吳好人”。
做善事已成習慣
69歲的吳維朝身姿挺拔、聲音洪亮,淳樸憨厚的笑容給人一種親切感。在千秋園公墓辦公室,一張辦公桌和一組鋼管沙發幾乎將這狹小的辦公室塞滿。
吳維朝坦言自己是窮孩子出身,由于家境貧困,11歲外出討飯、15歲打魚、18歲學瓦匠,艱苦的生活經歷練就了他吃苦耐勞和努力拼搏的精神。在成為項目經理后,吳維朝致富不忘回報鄉鄰,經常為天長市福利院里的孩子們添置新衣,并帶孩子們進城游玩、品嘗美食。吳維朝一做就是10多年,共花費9萬多元。
2020年,吳維朝花費1萬元為冶山鎮隱庵村、鄭集鎮川橋村孤寡老人購置了視頻播放機,豐富老人們的娛樂生活。天長千秋樂敬老院共有83位老人,2021年5月,吳維朝請裁縫為每位老人量身定做了夏、秋季2套衣服。老人們開心得合不攏嘴,吳維朝為此花了8萬多元。
架橋鋪路為方便村民
在天長市冶山鎮和鄭集鎮交界處有座虞家橋,該橋是當地群眾趕集必經之路,由于年久失修幾成危橋,嚴重影響了村民通行。
得知情況后,吳維朝立刻出資將連接虞家橋的1.5公里土路鋪上石子,又將原先已坍塌的水泥板橋面拓寬加厚,改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徹底解決當地群眾出行難題。修路難,養護更難,吳維朝每年都要為當地路面維護保養花上數千元,連續十幾年從未間斷。
“很可惜!當時目光還是短淺了些,若橋面再修寬些就好了!”站在虞家橋上,吳維朝連連嘆惜,稱橋面還是修窄了些,只能勉強通過一輛轎車。記者現場看到,在虞家橋旁有塊不顯眼的“建橋功德碑”。吳維朝說,他拒絕將自己的名字刻上去。
2021年,吳維朝和侄子一起,又花錢為冶山鎮隱庵村修了一條長300米水泥路。多年來,吳維朝共花費近25萬元用于修橋鋪路。
48盞路燈照亮回家路
沒有讀過書的吳維朝卻對手機里眾多聯系人名字十分熟悉,他能迅速找到一個路燈養護負責人的電話并撥打,詢問近期路燈養護情況。
天長市新河南路南延是Y020鄉道,一條極窄水泥路,大約3里路沒有路燈,而這段路又是當地村民通往縣城或到街道企業上班的必經之路,沒有路燈讓很多上夜班的女工及其家人擔心不已。
2019年4月,吳維朝與太陽能廠家聯系,在這條路上安裝了48盞太陽能路燈,照亮了村民夜行路。隨后,他又請了維護工人進行保養。
做一件好事易,長期做好事難。長期以來,吳維朝堅持做善事好事,累計捐款捐物達60余萬元。他不僅自己做,還帶動親朋好友和一批志愿者共同做。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葉素健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