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0年如一日扎根社區,一心一意為居民服務,積極回應群眾期盼;他穿梭在街頭巷尾,在社區工作者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熱血。他就是全省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銀花西村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許平。
2003年,許平來到銀花西村社區工作,這一干就是20年。“以前我們就在銀花西區的地下停車庫辦公,居民都戲稱我們為‘地下工作者’。”回憶起剛到社區工作的情形,許平感觸很深。20年來,在平凡的崗位上,許平始終用心用情為居民服務,贏得了社區居民的贊譽。從居民口中的“地下工作者”,變成了如今居民們紛紛點贊的“暖心書記”。
6個小區、3427戶、8292人,這些數據許平早已爛熟于心。多年來,他忙碌的身影總是出現在街頭巷尾,社區的大事小情他都記在心里,轄區里的情況他都了然于胸。
銀花西區是個典型的老舊小區,停車位少,停車難成了困擾居民的問題。而在銀花西區西側,與小區一墻之隔就是一個公共停車場。不少居民反映在公共停車場停車雖容易,但步行回家卻要繞上一截路。在傾聽居民意見后,許平將這件事牢牢記在心里,隨即牽頭組織停車場管理人員、物業、業主代表等多方進行協商,在隔墻開通一個便民通道,供居民停車后步行回家。“我們社區工作者直接面對廣大群眾,只有認真傾聽群眾意見和建議,貼近群眾需求,才能將事情辦到群眾心坎上。”看到居民滿意的笑臉,許平打心底里高興。
讓社區更美好、居民更滿意,是許平的努力方向。通過三年的努力,許平主持完成了轄區4個老舊小區改造,在改造過程中,他耐心傾聽居民的意見,從居民需求角度出發優化改造內容,把無物業小區從廢棄垃圾成堆、雜草叢生改造成為路平、燈亮、環境優美的小區。
在他的多方努力下,銀花西村社區先后打造了“有事您說話”“小城大愛、愛心商圈”項目,為志愿者和困難群體提供免費志愿服務及愛心商品;探索建立社區、社會組織、社工、志愿者、慈善資源“五社聯動”機制,組織所轄7家社會組織加大服務力度;組織了“鄰里節”“社區春晚”“婆媳互夸會”等家喻戶曉的活動深受群眾喜愛;因地制宜打造“香樟樹下”新時代文明實踐角,開展微宣講、紅色印記、書記微黨課等活動80余場次,讓黨的理論主張“飛入尋常百姓家”。
作為居民社區的“當家人”,許平率先在全市試點“紅色物業”,按照“六好”標準,全面提升小區物業管理服務水平,依托紅色驛站推出“點單式”服務、專人登記,依需“點單”、社區“配單”、上門“送單”,共服務居民460余人次。組建紅色議事廳,創新形成了“六步”議事法,自組建以來已召開各類協商25次,解決小區充電難、樹木保護、油煙整治等問題70余個。做實樓道微信群,實現小區、網格、樓道全覆蓋,2023年以來,已線上解決各類問題87件。
為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許平還積極推動打造省級智慧社區平臺,實現社區事件在線聯辦,政務服務在線審批,便民服務事項在線發布,社區議事線上協商,拓寬了社區居民表達需求、參與社區治理的渠道,今年已收集群眾意見、建議28條,實現群眾微心愿26條,服務群眾2100余人次。
今年,“閑不住”的許平還打算推進社工站建設、打造“社區會客廳”、推進智慧社區建設,不斷提升社區服務水平,進一步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