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舞臺在基層,最美的風景在田間。
春暖花開,鶯飛燕舞,醉人的春景如約而至。然而,對于常年奔波于田間地頭的農業技術人員來說,他們卻無暇欣賞身邊的景致。“農作物的苗情、墑情、病蟲情、災情和菜情,以及脫貧戶家庭農業生產情況,是我們關注的重點。”一位農技人員是這樣說的。
在明光市廣袤的沃野之中,每一寸土地都埋藏著農業技術人員的智慧,每一粒糧食都凝結著他們的汗水。近些年來,明光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干部職工,深深扎根于田間地頭。他們在土壤里揮灑汗水,千方百計落實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標準化、信息化和產業化;他們在車間里出謀劃策,想方設法推進農產品的優質化、綠色化、品牌化和特色化。
明光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有一支特色種養業專家智囊團,他們的服務對象是當地12個脫貧村的農民朋友。每到農業生產的關鍵節點,他們的心總會被脫貧戶牽動著,常常主動上門開展調查走訪,一次又一次地制定和調整幫扶方案。尤其在“千名黨員進萬家‘春風行動’”工作中,中心黨支部結對幫扶村子發展,幫助村民尋找脫貧致富的道路。
在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互聯網+”對于促進農業生產管理更加精準高效,發揮著重大作用。中心依托手機“路路通”,初步建成明光市農業物聯網,開發農業專家決策系統觸摸屏、短信系統、掌上及網絡查詢系統,以及一款明光智慧農技3.0手機APP。“其中,短信系統擁有1.8萬多名用戶,每天至少一條農技氣象短信,將信息送到群眾家門口,對于農業生產提質增效有著重要意義。”中心負責人表示。
學雷鋒,送技術,送服務,解難題,這是所有科技特派員正在做的事。為進一步推進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更好地服務“三農”,中心按照雙向選擇、按需選人和精準對接原則,組織以農技員為主體的科技特派員服務團隊包村聯戶,覆蓋所有行政村。科技特派員的主要職責,是推廣新技術和新品種、解決農業生產問題、培訓農戶掌握科學種養實用技術、引導幫助專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一句話:把‘致富經’送到農民手中。”
深耕細作結碩果。近年來,明光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通過不懈努力,促進當地農業生產在新品種、新技術、新機械、新模式“四新”成果方面的持續轉化,積極發展綠色循環農業,推動數字賦“農”,大力促進農業全產業鏈建設。由于服務“三農”成績特別突出,中心獲得“全國星級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全國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先進團隊”“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等榮譽。
明光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干部職工,深深迷戀泥土的芬芳,年復一年在熟悉并深愛的土地上揮灑汗水。他們沉醉于農業生產,扎根于廣袤農村,和農民一起耕耘,讓農業科技不斷發展,讓農民飯碗端得更穩,讓百姓餐桌更豐富,讓鄉村產業更興旺,為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動脫貧地區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