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提升種養殖生產水平,近年來,定遠縣持續加大“三新”技術服務推廣力度,逐步探索出一條適合當地生產實際的“三新”技術推廣“定遠模式”。
技術高地抓引領
為引進各項適應當地自然與生產條件的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定遠縣在池河鎮半面店村創建了“三新”技術綜合示范區,示范區依托定遠縣水稻綠色高質高效行動核心科研基地、超級稻品種篩選及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示范區、化肥農藥雙減綜合技術配套應用與推廣示范區、綠色種養循環試點農業示范點、稻茬麥高產協作攻關試驗點打造,按照“行政+技術”雙推動的管理模式,由縣主要行政負責同志協調統籌,副高級以上科技特派員為主的農技專家推動實施。為高標準打造示范區,定遠縣與國家雜交稻工程技術中心、安徽省農科院、安徽大學、安徽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就相關技術的科研與試驗開展了多項實用技術協作攻關。2022年,示范區開展超級稻品系對比試驗1個,參試品種38個,引進超級稻示范推廣品種2個,為進一步優化全縣水稻品種結構做好科研準備,就水稻標準化工廠育秧、全程高產優質栽培模式、水稻化肥減量技術應用、病蟲害綠色防控、潛力品種篩選等16項實用技術進行了試驗示范研究。相關試驗形成了一套本地化、能復制、效果好的技術推廣方案,2022年度,示范區召開相關技術培訓及現場觀摩會議17次,培訓種糧大戶及農技人員520余人次,為定遠縣“三新”技術推廣持續進行高質量技術輸出。
應用示范顯成效
為加快“技術高地”科研試驗成果轉化,按照“一鄉(鎮)一隊”的要求,向所屬22個鄉鎮派出了22支科技特派員工作隊,創建了水稻綠色高質高效、超級稻試驗示范、化肥減量增效、植保綠色防控86個鄉鎮級技術示范點,示范點依托各鄉鎮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新型農業種植經營主體,將各項經驗證的定遠本地化“三新”技術展現到更多農戶面前,各示范點按技術規程及時召開本鄉鎮技術培訓會及現場觀摩會,對各項“三新”技術核心要點進行實地演示。各鄉鎮農技站會同科技特派員工作隊對各示范點進行全程技術服務,不僅“做給農戶看,更要帶著農戶干”。依托分布全縣的各示范點,2022年,召開技術培訓會及現場觀摩會320余場次,培訓種植大戶4850余人次,種植大戶及新型農業種植主體推廣覆蓋率超65%。通過各項技術綜合應用,經專家測產,2022年示范點水稻最高產量達768.4公斤/畝,最低產量(稻蝦田,含10%蝦溝面積)581.4公斤/畝,平均694.5公斤/畝,較非示范區增產111.9公斤,增幅19.2%,農藥使用量減少25%,化肥使用量減少6.8%,增產增效明顯,成效顯著。
農技推廣擴范圍
為下好全縣“三新”技術推廣一盤棋,定遠縣通過基層農技推廣服務、科技特派員體系持續擴大推廣范圍,特別是針對技術陳舊、生產水平相對較低的中小農戶,進行重點包干服務,暢通“三新”技術推廣“毛細血管”。2022年共開展“點對點”農技包干中小農戶560戶、“點對點”科技特派員技術包村218個,實現了包干農戶農事操作全程指導100%、自然村科技服務覆蓋100%“兩個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