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
事實證明,只有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才能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今年以來,我市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為統領,以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為底線,以增加幫扶群眾收入為核心,以提升鄉村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水平為重點,扎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任務落地落實,讓農民群眾特別是脫貧群眾的日子越過越紅火、生活更上一層樓。
接續奮進,鞏固成果取得新成效
“四個不摘”要求嚴格落實。全面落實“市縣鄉抓落實”工作機制,壓緊壓實五級書記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政治責任,增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專項小組。市委、市政府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政府常務會、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會等系列會議,對有效銜接工作作出部署安排。繼續落實“市領導示范幫扶、市直單位定點幫扶、選派干部駐村幫扶、各級干部結對幫扶”工作體系,同時增加鄉村振興示范村、重點推進村和紅色村等23個駐村幫扶,切實優化幫扶體系,增加幫扶力量,創新幫扶方式,形成幫扶合力。
防返貧機制持續完善。完善網格化監測,編發《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手冊》《網格化監測手冊》,調整優化網格劃分和網格員隊伍,目前全市共優化設置村組網格11616個,配齊網格員11616人。實行動態管理,確定2022年監測范圍,推行線上“一碼申報”。推進精準幫扶,落實“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
強力推進,有效銜接賦入新動能
強化產業提升。今年以來,我市實施脫貧地區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提升行動,大力發展“一縣一業、一鄉一特、一村一品”,結合資源稟賦精準實施特色產業到村、到戶項目。園區輻射帶動,加快推動科技研發、加工物流、營銷服務等主體向園區集中,積極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園區集聚。特色提升質效,大力實施長三角綠色農產品“158”行動計劃,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養業,重點推進稻蝦共作、道地藥材、特色雜糧、果蔬茶、食用菌、特色養殖等特色產業提檔升級,全市稻蝦共作面積達117.3萬畝,居全省第2位;滁菊、艾草、芡實等道地藥材面積27萬畝;天長芡實、定遠豬兩個“一縣一業”全產業鏈總產值突破50億元。
強化就業增收。今年以來,我市努力克服疫情影響,持續推動脫貧人口穩崗就業,穩住脫貧戶人口收入水平,筑牢防返貧工作基礎。
以扶貧龍頭企業帶動就業,加強企業運營管理,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全市162個龍頭企業帶動脫貧勞動力就業4240人。以就業幫扶車間吸納就業,落實各項獎補政策舉措,全市就業幫扶車間64個,吸納帶動就業2831人,其中脫貧勞動力1112人。以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實現“按需設崗、以崗定員、崗需互選、人崗匹配”,進一步發揮鄉村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作用。
強化金融助力。涉農貸款服務三農。高位推進、對接多家省級金融機構,加大對鄉村振興領域的金融投入,優化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和產品,提升我市鄉村振興金融服務保障能力。小額信貸助力發展。充分發揮小額信貸的造血功能,滿足脫貧人口合理金融訴求,精準幫扶解決融資困難,注入6344萬元風險補償金做好金融服務保障,推動金融助企惠農各項政策落實落地落細。農業保險強化保障。積極落實中央和省農業保險保費獎補政策,擴大“防貧保”綜合保險試點范圍,脫貧人口及監測對象全覆蓋。
強化資金項目管理。2022年,各級累計安排財政銜接資金8.01億元,保持過渡期財政支持政策總體穩定,規范使用各級財政銜接資金。優化項目布局。堅持聚焦重點環節,突出產業發展、做好統籌兼顧,穩妥推進產業類、基礎設施類、就業類等5類重點項目,其中安排產業發展類、人居環境基礎設施類項目資金分別為5.75億元、1.29億元,占比為71.92%、16.1%。加快資金支出和項目建設。緊扣鄉村發展實際,突出重點項目資金保障,年度實施項目270個,開工率100%。嚴格資產管理。建立健全職責體系,全面梳理并登記歷年扶貧資產及銜接項目資產臺賬,總額49.35億元,其中扶貧項目資產41.86億元,涉及項目8014個。
真抓實干,鄉村面貌展現新變化
鄉村內力穩步變強。積極推進農村道路建設,整治路面坑洼、狹窄等問題,利用銜接資金實施農村道路建設項目70個,實現道路暢通、擴面延伸工程91.92公里,其中進村入戶道路86.36公里,有效實現“村村通”到“路路連”。全年計劃建成農網改造項目161個,總投資1.59億元。
人居環境持續變靚。新建戶廁2.15萬戶、整改問題廁所4103戶。推進人居環境專項整治行動,排查突出問題戶2652戶,全部落實“一戶一方案”完成整改。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今年新開工36個中心村建設項目,提升改造328個自然村664個項目、整合涉農資金2.22億元。新建成4個省級農民文化樂園、3個市民文化樂園和1個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
鄉風民風不斷變優。充分利用各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組織開展“佳節尚文明志愿關愛行”和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南譙區銀西社區、明光市“抱團科普”志愿服務項目入選全國學雷鋒“四個100”志愿服務先進典型。評選一批鄉村籍“滁州好人”,推選基層派出所所長韓勁松為“安徽好人”、堅守農村文化陣地37載的王祖道為“中國好人”,鄉村振興“領頭雁”周福紅入選第七批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