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所幼兒園開園招生,一個個健身廣場上人聲鼎沸,一份份暖心午餐讓老年人綻開笑容……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讓老百姓的日子從活得有保障向活得更滋潤的跨越。今年以來,來安縣堅持民生優先,持續加大投入力度,扎實推進就業促進、“新徽菜·名徽廚”、老年助餐服務、健康口腔、安心托幼、快樂健身、老有所學、便民停車、文明菜市、放心家政等十項暖民心行動,以實際行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下午5點,走進位于來安縣高郢社區的便民停車場,30余個車位上已停滿了汽車,但此時駛進停車場的汽車絲毫沒有要退出去的意思,只見汽車繼續向前,向右一拐,便消失在了路的盡頭。原來繞過路邊的民房后,50多米的水泥路邊,還有40多個空閑的停車位可供選擇。
高郢巷位于新老城區接合部,周圍是一片老民房,常住人口160余戶。近年來,不少居民添置了私家車,車多位少,停車難成了最令附近居民頭疼的問題。眼前的這個停車場原先是一片5.4畝的邊角地塊,因為面積不大,且形狀不規則,所以一直沒有有效利用起來。長期缺乏管理維護,地面破損,雜草叢生,久而久之,便成了一塊無人問津的閑荒地。2021年,來安縣將這片邊角地進行清理、平整、改造,因地制宜規劃建設,將這片無人問津的荒地變成了可容納84輛汽車的小型停車場,基本滿足周邊群眾的停車需求。
“以前的老住宅區很少會配建停車泊位,近年來,汽車保有量越來越多,老城區‘停車難’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來安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王榮富介紹,為了破解老城區“停車難”問題,該縣組織人員對轄區內的機動車停車狀況和可利用土地資源狀況進行摸底調研,在調研中,充分掌握停車比較困難的重點位置,并針對這些區域,在周邊尋找可以利用的土地,擠壓出更多空間,規劃建設小型的停車場。截至目前,已完成城市停車泊位2207個,其中公共停車泊位550個。
為了切實補齊民生短板,來安縣加大投入,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該縣累計投入361萬元,依托現有存量設施資源,通過新建、改建等方式,建成老年食堂1個、社區老年助餐點18個、村級老年助餐點25個;整合閑置資源,利用社區活動中心、鄉鎮文化站等現有資源改擴建老年學校5所,利用職業院校舉辦老年學校1所;5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設置口腔科并全面接診,牙椅數新增10%以上,全縣口腔科床位數和牙椅數分別達到15張、72張;新建小區配套幼兒園4所,總計提供學位810個;對16個居住小區、32個行政村健身設施進行維修改造提升,改建口袋體育公園2個、新建百姓健身房1個,改造提升元九公園,新增籃球場、羽毛球場、輪滑場等體育場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完成改造2個城區菜市、5個鄉鎮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