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翠
劉曉翠,女,1973年3月生,滁菊研究所副所長。2010年,劉曉翠返鄉創業,投入了對新產品的研發和技術創新,帶領農戶共同種植滁菊并收購鮮花、加工、銷售。為了與農戶共同創業共致富,劉曉翠下定決心要把滁菊產業做大做強,生產了瑯琊仙牌滁菊酒,擴大了滁菊的產業鏈,提高了滁菊的附加值,先后在瑯琊區、定遠縣等6個縣市區共簽訂合同面積約7.5萬畝次,通過與種植基地的農戶、合作社、協會等簽訂購銷合同,共同合作,先后帶動5.5萬戶農民增收3.6億元,累計帶動6萬人次就業。2022年劉曉翠當選滁州市政協委員,并獲評安徽省勞動模范。
正文:
扎根農村,農民致富路上的“主心骨”
劉曉翠回鄉探親時,看到家鄉還有一些村民還沒有完全脫貧致富,有些雖然脫貧了,但生活水平不高,就萌發了返鄉創業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想法,經過與家人、親友的一番商討,2010年秋天劉曉翠毅然決定返鄉創業。她返鄉以后,思索創業的路徑和方法。對滁州范圍內的產業情況、就業情況、市場情況和村民情況進行了調研。
她發現滁菊這個產業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滁菊是滁州市花,滁州城市名片,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安徽省十大皖藥之一,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據本草綱目和中藥志記載,滁菊的藥用保健價值名列中國四大名菊之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識的增強,滁菊作為健康產品具有廣大的市場空間和社會需求,不僅如此,還能與農民增收致富結合起來。于是她鎖定了滁菊產業,加盟投資滁州市滁菊研究所,擴大了產能,加大投入了對新產品的研發和技術創新。帶領農民共同種植滁菊并收購鮮花、加工、銷售,誓與農民同創業共致富。
創辦實體,鄉村振興路上的“領路人”
目標確定后,她說干就干。2011年5月,首先到了來安縣石關鎮橋西村流轉了500畝土地,投資了85萬元多,帶領村民共同種植滁菊。2013年4月在腰鋪鎮二郎村又流轉了1000畝土地投資了115萬元多,帶領村民們共同種植滁菊等中藥材。為把滁菊產業做大做強,2015年末創辦了安徽華糧業國粹生物藥業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滁菊深加工研發生產.從而拉動了滁菊產業的發展,實現了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
起初,村民們不了解滁菊的功效和作用,也不知道滁菊的栽培管理的相關技術,劉曉翠經過思索和探討后,首先找來了相關的資料,走訪了相關的技術單位,并邀請專家共同給村民們進行技術指導培訓。她把大家召集起來,辦起了田間課堂,不定期舉辦技術培訓、發放資料、講解種植技術和管理技術,手把手傳授栽培、管理、加工等技術課題。共發放各類技術資料1.5萬多份,舉辦培訓班30多期,培訓人員1500多人次。
經過講解、培訓,增強了農民發展滁菊產業的信心,使他們的種植積極性越來越高,管理水平越來越成熟,使這個產業從起步到發展成熟,越來越受到村民們的熱愛和認同。
拓展市場,可持續發展路上的“創新者”
自2010年以來,先后在南譙區、瑯琊區、定遠縣、來安縣、全椒縣、明光市等縣市區共簽訂合同面積約7.5萬畝次,通過與種植基地的農戶、合作社、協會等簽訂購銷合同,共同合作,帶動5.5萬戶農戶增收3.6億元,帶動農民年就業人數約4000人,累計帶動6萬人次就業,解決了農民本土就業致富增收。
著力市場開拓,加大營銷力度,保障農民產品銷售無后顧之憂。她在市場營銷方面進行線下和線上兩條腿走路。在抓好線下銷售的同時,努力進行線上銷售的開拓,使農民不愁銷,提高了他們發展滁菊產業的積極性。線上占總銷售額約35%;線下占總銷售額約65%。收入逐年上漲,使鄉親們的日子有了盼頭,帶領鄉親們走上了幸福、致富之路。
情系社會,關愛他人的“熱心人”
自2019年以來,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發出的脫貧攻堅的號召,先后在明光市林圩村、定遠縣九梓村、管李村、來安縣楊郢村、瑯琊區上林村和金寨縣鐵沖村等帶動64戶貧困戶發展滁菊860畝次,貧困戶戶均年增收7000余元,人均增收2300元。瑯琊區上林村管英虎夫妻2人均有殘疾在身,是瑯琊區檢察院的扶貧對象,2019年幫他家種植0.7畝地,當年收入4200元,2020年種植2.3畝地,收入1.1萬元。2020年新冠肺炎來襲,她又積極研發消毒產品,先后向滁州學院、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和部分企業捐贈了累計1.56萬瓶消毒液,價值7萬多元,受到了社會的一致好評。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關心農民,幫助農民,是她心中不變的追求,她的根在農村,心在農村。秋收時節,看著菊農們出售滁菊鮮花后,手里數錢的樣子,看到村村戶戶因發展滁菊蓋起的新房,買的新車時,她心里無比高興,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菊農們感激地說“跟你一起種滁菊,我們都富起來了!”能為農民做點實事,聽到菊農說他們都富起來了,她躊躇滿志,無比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