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全媒體記者包增光 通訊員侯明明)11月3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新一批26個“國家森林城市”名單,滁州市名列其中。記者了解到,截至2021年,全市森林面積741.5萬畝,活立木總蓄積量2200萬立方米,全市林業總產值545億元,國家森林城市建設40項指標均已達到或超過國家測評標準。
森林網絡體系更加完善。鄉村綠化提質增量,2016年至2021年,全市新增人工造林104萬畝、封山育林40萬畝。社會各界參加義務植樹1000萬人次、植樹株數3000多萬株,義務植樹盡責率90%以上;建成安徽最大國有林場群,面積150萬畝,占全省1/3。城區綠化提檔升級,中心城區新建、改建、提升各類公園綠地20個,新增城鎮園林綠化面積736.26萬平方米。生態屏障建穩筑牢,建設長江防護林30萬畝,國家儲備林10萬畝,森林長廊700公里。加強自然保護地管理,新增濕地面積4萬畝,修復濕地4500畝,全市濕地總面積136萬畝,濕地保護率53%以上。
森林健康體系更加穩定。森林兩防成效顯著,未發生重大森林火災事故,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5‰以下,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15‰以內,我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工作在省年度考核中均位居全省前列。
生態福利體系更加惠民。生態產品惠及大眾,全市建成省級自然保護區2處、國家森林公園5處、省級森林公園4處、國家濕地公園1處。皖蘇兩省攜手共建來安池杉湖濕地公園。生態產業蓬勃發展,重點培育薄殼山核桃、苗木等“三樹兩木”,面積118萬畝;培育國家、省、市級龍頭企業40家,省、市級現代林業示范區40個,家庭林場283個、合作社544個。
生態文化體系更加繁榮。市樹市花進城入園,培育瑯琊榆苗木10萬株,栽培滁菊2萬畝。宣傳教育氛圍濃厚,全市所有生態科普教育場所常年開展研學活動,公眾對森林城市建設的知曉率、支持率和滿意度均達95%以上。
組織管理體系更加健全。科技支撐成果豐碩,建立南譙麻櫟、全椒薄殼山核桃、鳳陽櫻桃和藍莓4個博士工作站,林業科技專家大院43家、科研工作站12個。示范活動形式多樣,全市上下廣泛開展森林城市創建,累計創成國家森林鄉村31個,省級森林城市8個、數量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