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茶文化的故鄉,也是世界茶文化的源頭……”10月12日上午,在全椒縣襄河鎮襄河社區老年學校的茶藝課上,教師正在為學員講解茶的起源與發展,并示范沖泡技術,教室里茶香氤氳、沁人心脾。在各個教室里,記者看到學員學習琴棋書畫,感受藝術熏陶,重拾生活樂趣。
“老年學校離我家500米,家門口就能上學。學校豐富的課程、多樣的活動,讓我的生活更加充實、更加精彩。”今年67歲的李道明老人告訴記者,他還與朋友成立了文學沙龍,經常以詩會友,互相交流心得。同樣被這里的氛圍吸引而來的還有剛退休不久的楊晨,“我平時喜歡打乒乓球,在這里不僅學到了更多乒乓球技巧,提高了球技,更重要的是結交了許多志同道合的老年朋友。”
襄河社區老年學校副校長金駿告訴記者,學校成立于今年8月,目前已開設國學經典、鋼琴、古琴、書法、茶藝、剪紙等課程。學校還先后舉辦“全椒人贈全椒書”“全椒人文講座”“論語二十篇”“邱功全手工展”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進一步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為滿足老年人多元文化需求,豐富老年人文化生活,提升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我市出臺《老有所學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全面推進“老有所學”暖民心行動,引導更多老年人參與學習教育,讓有學習需求的老年人“學得了”“學得好”。
根據《方案》,到2025年,全市老年學校新增學習人數18.9萬人左右(其中線下學習16.5萬人左右),參與學習教育活動的老年人由2021年的9.1萬人達到28萬人左右(其中線下學習21.5萬人左右),占常住老年人口總數的比例達到31%,覆蓋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老年教育體系的服務網絡基本建成。
在南譙區沙河鎮老年學校,錢桿舞、鳳陽花鼓、蘭花燈等一支支精彩的舞蹈輪番登場,現場彩扇翻飛,讓人目不暇接。舞臺下,不少老年觀眾看得津津有味。
“以前娛樂方式就是打麻將,現在經常來學校跳舞,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身體也更健康了。”剛從舞臺上走下來的葉玲感慨道。2011年,葉玲走進沙河鎮老年學校成為歌舞班的一名學員。不過,如今的她已經變身為歌舞班的一名授課教師。在她的帶動下,不少老人也都紛紛報名入校學習。
“我們結合實際情況,根據老年人的特點和學習需求,開設了太極拳、腰鼓、健身舞、鳳陽花鼓等7個專題班,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推出了《山丹丹花開紅艷艷》《鳳陽花鼓》等一批特色節目。”沙河鎮老年學校校長戴金權告訴記者,老年學校還成立了一支文藝演出隊伍,定期深入社區、農村、學校、敬老院等開展演出,同時還積極參加省市區組織的各類活動,并先后獲得多個獎項。
如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追求“老有所學”“老有所樂”,上老年學校已成為新風尚。婉轉悠揚的古箏、婀娜多姿的舞蹈、悅耳動聽的歌聲……在滁州老年大學,教室里熱鬧非凡,各類課程精彩紛呈。目前,滁州老年大學共開設文史書畫8個系、音樂舞蹈等64個專業,設置180多個班級,注冊學員3600多人、8000余人次。
老有所樂,更要老有所學。《方案》實施以來,市教體局聚焦“學得了”“學得好”目標,積極整合盤活社區學習資源,多渠道拓展老年教育辦學空間,不斷加大老年教育經費投入,努力打造老年人身邊的學校,讓老年人就近、就便參與學習。截至目前,全市新建、改建、擴建各類老年學習活動場所4萬平方米,建成10個社區數字化學習示范點。
同時,為了引導更多的老年人參與學習教育,讓有學習需求的老年人“有學上”“上好學”,我市還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建設“滁州市老年教育學習平臺”電腦端平臺和手機微信小程序,著力打造云教室、云課堂,以解決老年教育基礎薄弱等問題。該平臺根據老年教育需求,提供了海量的在線學習資源。目前,學習平臺微信小程序分為琴棋書畫、家庭保健、心理健康、文學欣賞、電影戲曲等5大門類,擁有數量豐富的實用性學習資源,以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學習需求,讓老年人可以隨時學、隨處學、免費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