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鳳陽縣武店鎮靈泉村,干凈平整的武靈路上,行道樹整齊排列,運輸車輛行駛有序,一幅“暢、安、舒、美”的路域環境讓人耳目一新。“現在交通秩序大變樣了,空氣也干凈,環境也好了,我們過得也舒服。”武店鎮靈泉村村民王榮強感慨。
王榮強說的“大變樣”一點不假,他回憶起幾年前的道路環境:那時候是超限超載車輛多,市場秩序差;公路損壞里程多,社會反響差;交通事故多,環境差。
在寬闊的G345國道上,往來車輛安全通行。陳華斌攝
大變樣的轉折點發生在2014年。2014年10月份,鳳陽在全縣范圍內集中開展治超行動,將治超列入工作重點。“縣政府分管領導和縣直機關、鄉鎮主要負責人簽訂責任狀,組建一支由交通運輸部門牽頭,交警、特警、治安警聯合執法的120人的治超隊伍。”縣交通運輸局分管治超負責人寇國安介紹,治超工作啟動后,該縣將工作陣地推至最前沿,進駐到超限‘重災區’,每天2個中隊吃住在道班,24小時進行路面巡查,并隨時待命應對突發性事件。
執法人員通過雙向選擇、優化組合的方式定期重組,治超案件處理的依據、幅度、程序、結果等通過網站、電視媒體、LED屏等進行公示。與此同時,該縣成立專門督查小組,不定期開展治超工作督查并進行通報;建立了執法班、組反腐學習教育制度,專人跟進監督檢查;開設廉政警示大講堂、執法“大比武”,強化自身廉潔意識,堅守廉潔底線。
治超不僅要建強隊伍,更要加大科技管控。8年來,鳳陽縣先后投入3000余萬元,建成交通運輸局治超監控指揮中心,10處動態高速預檢系統,將石英砂生產集中區通道、建材通道、縣域交界處、重要國省道納入治超人防技防監管范圍,實現省、市、縣治超平臺聯網對接,互聯互通。
科技助力讓非現場執法成為可能。“我們整合交通運輸、公安交警車輛處理相關數據,建立共享信息庫,做到車輛、駕駛員、車主、運輸企業等基礎數據共享,建立非現場執法聯合查處機制,通過系統數據分析研判,掌握違規車輛運行規律,鎖定車輛運行軌跡,精準查處違法車輛。”案件處理中心負責人王向陽說。
科技管控治超。王行杰攝
“治超也要打好組合拳,嚴格執法是基礎,強化宣傳是關鍵,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是保障。”寇國安說。該縣將源頭企業管控作為治超的牛鼻子抓好抓牢。專班深入貨運源頭單位、運輸公司、貨運碼頭,開展進駐和巡查監管,簽訂《責任書》,管住源頭企業“裝載、出場、查驗”三道關口。對查獲的超限行為,該縣堅持深糾從嚴,嚴格執行“一超四罰”制度,倒逼源頭單位、貨運經營者履責。
該縣還在宣傳引導上下足功夫,將幾種超限違法行為和處罰標準印制成《友情提示卡》,分發到全縣礦石、礦產品生產廠家、貨物運輸集散地。累計分區域、分行業、分類別召開治超動員會、座談會430余次;設置治超宣傳站8處,在礦山及礦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張貼《溫馨提示》6500份,對查處的典型違法、違規案件曝光,進行警示教育宣傳。
“現在駕駛員們思想都從‘我要超’轉變為‘不敢超、不愿超’,行車時自覺遵守交通法規,杜絕超限超載、拋灑滴漏,我們企業愿意全力配合交通部門從源頭抓好運輸車輛管理。”鳳陽縣春東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高國連說。
近年來,鳳陽縣緊緊圍繞為實體經濟“放管服”“助企紓困”上下功夫,先后投入4000多萬元,建設全程17公里的石英砂運輸快速通道,解決了石英砂外運通道多、路況差、監管難問題。“快速通道縮短了運輸時間,節約了車輛運輸成本,提升了經濟效益。”石英砂企業負責人拍手稱快。
8年來,通過對超限超載行為的科學有效治理,鳳陽縣域環境得到有效改善,路面整潔平坦,環保指數達標,道路運輸秩序變得健康有序,公平、公正運輸市場逐漸形成,綠水青山的生產生活環境成為百姓觸手可及的民生福祉。(陳華斌 陸家運 王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