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全媒體記者王太新 通訊員王 文)“來了、來了、莊稼的‘救命水’來了,這下村里的1.2萬畝水稻保豐收就有希望了。”8月19日晚上10點,看到河道里來水了,定遠縣藕塘鎮朱集村黨總支書記潘延安尤為興奮。
朱集村地處丘陵地帶,屬于易旱區。當前,村里的水稻大部分正處于乳熟期,急需用水。定遠縣科學調度,上游江巷水庫果斷放水,為沿線良田送來了“甘霖”。
8月20日上午10點,見河道里的水漲起來了,守在大朱提灌站的潘延安立即開啟水泵。伴隨著“隆隆”的轟鳴聲,取水渠中的水進入提灌站后,變為一股強勁的水流涌入岸邊的主灌渠,隨后經過各條溝渠嘩嘩地流入一塊塊稻田。
這幾天,潘延安和幾名村干部連續奮戰在大堤上,按照先灌正在散籽的“早稻”、再灌晚一點的“麥茬稻”的原則,協調引導各村民組分時有序放水,目前“早稻”已灌溉80%,預計再有三四天時間全村1.2萬畝水稻就能全部灌溉一遍,有了這遍水,就豐收在望了。
江巷水庫是定遠縣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于去年建成開始蓄水,除保障人飲用水,在今年的抗旱工作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定遠縣江巷水庫管理處副主任胡運濤介紹,水庫7月27日至28日對二龍鄉大橋鎮抗旱調水71萬立方米,8月17日至19日對大橋鎮、倉鎮、界牌集鎮、藕塘鎮4個鄉鎮緊急抗旱調水150萬立方米,支援群眾抗旱保苗,保障農業生產。
記者從定遠縣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了解到,定遠縣提早研判,從去年秋季開始蓄水保水,為今年抗旱打下基礎。今年旱情發生后,縣委、縣政府迅速行動,把抗旱保苗、抗旱保人飲作為當前農村工作中心,全力投入抗旱行動,實行6次人工降雨,搶提高塘湖外水1400萬立方米,完成爐橋電灌站五級站至解放水庫22公里干渠清淤工作。據統計,累計投入抗旱人數7.98萬余人、防汛抗旱經費5604萬元、抗旱機械3.1萬臺套,發揮22座國管水庫和321座小型泵站在“泵站串塘”抗旱中作用,累計提放水2億立方米,解決全縣22個鄉鎮145.1萬余畝作物抗旱用水。
截至目前,該縣蓄水量2.1億立方米,占總蓄水能力37.7%。全縣在地作物196.2萬畝,除高崗地區旱糧受輕旱外,其他均長勢良好。城鄉群眾生活用水、工業企業生產用水保障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