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光市躍龍湖邊的深山密林中,經常可以看到一位濃眉大眼、皮膚黝黑的中年漢子。他叫汪漢青,是西桃園林場的一名護林員。這片面積近萬畝的林子,他已經默默守護了五年。對于每一寸土地、每一棵樹,他都有著深厚感情。汪漢青是“林三代”,他的奶奶和外祖父、外祖母都是林場第一代工人,都為這片森林澆灌過汗水。
清晨,山中的薄霧還沒完全散去,露珠早已打濕高幫鞋的鞋面。汪漢青又開始了新一天的例行巡林。林區很大,任選一個方向的護林道走個圈,也要幾個小時。遍地是盛開的野花,林子綠意盎然,不時一兩只野雞撲騰飛起,偶有麂子一閃掠入林中。
“這些年,植樹造林成績顯著,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動物種類也越來越多。”汪漢青高興地說:“護林員的工作,除了防火防盜,還增加了動植物保護的內容。”為此,汪漢青練就一雙“火眼金睛”,邊走邊看有沒有捕獸夾和電網的痕跡。一些樹形優美的樸樹,早被汪漢青標上記號:“我守護的這片林區,沒有發生一起盜伐盜獵行為。”
林區防火是護林員最重要的工作。汪漢青告訴記者,尤其在年關和清明期間,他每天都要騎上摩托車,帶著滅火器,一邊加強巡邏頻次,一邊向進山掃墓的村民宣傳文明祭掃事項。掃墓村民驚奇地發現,原本雜草叢生的墳塋周圍,早被清理得干干凈凈。原來,是汪漢青主動清割雜草灌木,消除了火災隱患。
汪漢青深知,人心齊泰山移,只有大家理解并主動保護森林,林子才能護好。敦厚的汪漢青,主動和山里村民成為朋友。誰家有紅白喜事啥的,他也捎上份子錢。誰家農忙活緊時,他就去幫個忙。就這樣,汪漢青和大家打成一片。淳樸的村民在他的影響下,也都成了義務護林員。
對于汪漢青到山里當護林員,起初他的老伴并不理解。可看到他鐵了心在山里一待就是幾個月,老伴既心疼又無奈,干脆也從城里走進護林點,再后來成為林場一名臨時工。就這樣,老兩口常常一起結伴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