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上午9點,定遠縣張橋鎮管李村百畝滁菊園里,74歲的張友朋和72歲的楊友英老兩口,趁著上午天氣涼爽,悠閑地為自家承包的5畝菊花地除草。“土地不用自己翻,秧苗、肥料不花錢,技術方面有人指導,我們要做的只有除草和采摘。等到花朵收獲了,還不愁銷路和價格。”兩位老人高興地告訴記者:“這可不就是穩賺不賠的‘無本買賣’嘛!”
5月9日,管李村村干部和當地村民在為剛載種的菊花苗進行覆土、清溝。 全媒體記者計成軍攝
抬眼望去,在迎風招展的鮮紅黨旗下,“黨員先鋒崗示范田”“駐村工作隊責任田”“村民代表責任田”等醒目提示板,一塊塊屹立在田間地頭。管李村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工作隊長劉新鄉興奮地告訴記者:“村黨總支以‘六亮’行動為抓手創新基層黨建,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過程中,積極聽取群眾意見,創新工作方法,實現集體和村民收入不斷增加。”
記者了解到,管李村近年來以黨建為引領,在駐村工作隊的積極謀劃下,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戰斗力,壯大村集體經濟,拓寬增收路徑,帶領群眾勤勞致富。特別是村集體從村民手中流轉土地栽種薄殼山核桃,并在林下套種滁菊、西瓜等經濟作物,“以短養長”彌補薄殼山核桃短期沒有收益的不足。今年,駐村工作隊帶領村“兩委”創新發展路徑,以“讓、幫、扶、帶”方式,引領村民和脫貧戶積極參與滁菊種植,推出農民“無本”栽種滁菊增收途徑。
據管李村黨總支書記楊國先介紹,村集體在精心培育優質滁菊秧苗的基礎上,將薄殼山核桃林下土地進行翻耕之后,向有能力、有意愿、有需要的農民群眾,進行“管護招募”宣傳。楊國先說:“土地翻耕、秧苗提供、肥料保障、技術指導等服務,都由村里提供;收獲之后,村集體以每斤5元的價格,以訂單農業的方式向村民回購;從耕種到收獲,農民不用出一分錢,他們需要做的,就是對滁菊的精心管護和后期的采摘。”
“‘招募’的重點對象是脫貧戶,已有24戶積極加入;加上村干部率先垂范、一般農戶踴躍參加等,首批已有40戶農民加入這一嘗試,106畝滁菊秧苗移栽完成。”楊國先向記者算了一筆賬:“100畝滁菊計劃收獲新鮮菊花1.5萬斤,可為農民增收7.5萬元;村集體回購之后進行烘干處理,得3000斤干菊花,按照每斤50元市場價出售,可得15萬元,凈收入7.5萬元。”這樣一來,可實現村集體和村民個人收入“雙豐收”。
希望的田野生機涌動,美好的鄉土大有可為。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百萬經濟村”管李村正以黨建統領經濟發展,以“產業強、生態美、鄉風好、百姓富”為目標,發展特色富民產業,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切實夯實鄉村振興的產業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