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上海10月18日電(記者任鵬、顏維琦) 以“中國共產黨·中國·世界”為主題的第九屆世界中國學論壇18日在上海開幕。在為期兩天的論壇期間,來自全球42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近200位海內外專家學者線上線下參會,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及國際關系等諸多領域,探討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程,及其對中國和世界未來發展的意義。
中宣部副部長蔣建國在主旨演講中指出,唯有從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壯闊歷程、不朽功業、偉大精神中,方能求得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成功、怎樣才能繼續成功的規律,從而發揮學術研究鑒往知今、資治濟世的重要作用,更好地為當今全球治理提供有益啟示,為人類美好未來提供思想啟迪。希望全世界中國學研究者從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基本事實出發,秉持客觀、理性、公正的科學精神,以洞察全球發展大勢的宏觀視野和開放包容多元互鑒的發展眼光開展研究,讓中國學跟上中國前進的腳步,為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積極貢獻。
塞爾維亞前總統鮑里斯·塔迪奇在視頻發言中表示,每個國家都有權選擇自己的現代化道路。中國的現代化模式,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獨立自主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一個新的選項,并且為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本屆論壇上還公布了第六屆世界中國學貢獻獎獲獎名單。根據世界中國學貢獻獎評選委員會78位專家的推薦和投票,英國劍橋大學榮休教授魯惟一、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榮休教授周錫瑞和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葉嘉瑩等三位學者獲獎。
世界中國學論壇由國務院新聞辦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辦,上海社會科學院和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聯合承辦。本屆論壇包括全體大會和5個平行分論壇,分論壇主題分別為“中國的現代化道路”“中國實踐與全球治理”“中國‘十四五’規劃與世界經濟復蘇”“多彩的文明 共同的命運”和“共同未來與青年作為”。
據悉,世界中國學論壇上海主論壇每兩年舉辦一屆,2004年以來,已連續成功舉辦8屆。截至2019年年底,共有中外專家2600余人次參加世界中國學論壇,其中近半數為海外代表,覆蓋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經過17年的發展,世界中國學論壇已成為中國研究以及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國家級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