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歲末年初,各種考核、檢查、評比、驗收等都在緊張有序進行。與往年那種拎來幾大包、抬來幾大筐、鋪滿一桌子資料相比,現在佐證材料少而精,說明反對“留痕主義”收到實效。但有的單位,所提供的材料簡簡單單、零零散散、只言片語、殘缺不全。面對考核人員疑惑的目光,他們還振振有詞:“我們不搞‘留痕主義’!”
毫無疑問,這是把“痕跡管理”和“留痕主義”混為一談,如果不是水平有限,便是故意混淆是非。誠然,“留痕主義”要不得,這是基層深惡痛絕的形式主義;但“痕跡管理”卻不能丟,這是被實踐證明的行之有效的現代管理手段和科學方法。
“痕跡管理”是指在各項管理工作中,從時效和內容都不留空白、間隙、死角的縝密工作記錄,包括文字、聲音、圖像、實物等寫實資料。“痕跡管理”的最大優點在于,日后可以回溯、還原和證明,作為評判成績任務、實施獎勵懲罰的依據。但若“痕跡管理”過了頭,不能做到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就很容易演繹成“留痕主義”。比如無休無止的填表,沒日沒夜的加班,沒完沒了的檢查,花里胡哨的擺拍,移花接木的留影等。
作為考核的重要手段,查驗“痕跡”必不可少。適當的工作留痕,原始的工作記錄,規范的檔案管理,才能印證工作的績效。如若只問結果不問過程,必然導致程序正義的失卻,極大可能催生不擇手段和罔顧事實。這方面的教訓比比皆是。比如,多年前招商引資考核,多有臨時抱佛腳的造假,現在改為平時的動態過程上報,多年的痼疾迎刃而解。
用反對“留痕主義”作為擋箭牌,掩蓋工作開展過程得不嚴肅、不細致、不深入,或者敷衍了事,或者草草應對,或者根本就是白紙一張,這是另一種變形的形式主義。這種形式主義,更容易產生工作的馬虎、不規范和走過場??茖W的痕跡管理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應該理直氣壯、理所當然堅持。反對“留痕主義”,不是不要“留痕”,而是要把“痕跡管理”做得更嚴謹、更周密、更科學。切記,倒洗澡水,不能把孩子也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