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利用周末去鄉下一景點游玩。當筆者一走進景點,就發現該景點里假山好幾座,小水塘也挖了好幾個,且每個小水塘上都建了一座小橋,各種名貴樹木也種了好幾排。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個新開發的景點。據當地的一名村民介紹,這里原先柳樹成蔭,河灘上草皮蔥綠,是一個天然的景點。去年9月,村里把河灘上的草皮挖了,種上了統一的四季常青的草皮;柳樹也被砍了,改種了一些名貴樹種;還搬來各種奇石,造了假山,挖了水塘,建了小橋。雖然整個景點更氣派了,但卻一點也沒了“原味”。筆者聽了,深有同感。
近年來,隨著各地農村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許多農村相繼開發鄉村旅游,一些村民也紛紛開設農家樂和民宿,以吸引游客,增加村集體和村民的經濟收入。
眾所周知,鄉村旅游就應該保持鄉村的“原汁原味”,這才符合鄉村旅游的特色和本意。外地游客到鄉村來旅游,不是來看假山、水塘、小橋和名貴樹木,他們更需要的是鄉村所特有的那些風景,比如河灘里柳樹成蔭的自然風景,鄉村小河、小溪的清澈流水,村口的參天古樹,四周的小山坡,這些都是自然的美景,無需“裝飾”和“雕刻”,都是“原汁原味”的美景。
因此,筆者以為,各地各村在發展鄉村旅游的時候,一定要秉承鄉村的“原汁原味”,要注重加強環境保護,注重旅游品質的提升和各項服務的提高,切莫讓鄉村游失去了“鄉村味”。